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年辽宁省考网上详细步骤是什么

辽宁华图 | 2025-03-07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辽宁省考网上详细步骤是什么。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辽宁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辽宁省考网上详细步骤是什么

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点击上方图片进入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

  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笔试地点:本次考试在全省各省辖市设置考区。

  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并必须携带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监考人员依据报考者准考证、身份证件和考场座次表,核验身份,实施监考。考试当天报考者无法出具报名时的身份证件但仍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应说明具体缘由,写出承诺书,并服从工作人员关于重新采集照片、留取身份特征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安排,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省考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高分经验

  【辽宁省考公告】【省考大纲】【省考职位 】【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辽宁省考网上详细步骤是什么,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

  (单选题)2019年我国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为:

  A.6.4%

  B.7.1%

  C.7.8%

  D.8.5%

  正确答案:C

  (单选题)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8年,我国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产值超过20000亿元

  B.在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中,2018年产值占比最大的是海洋渔业

  C.在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中,2019年产值增速高于7.5%的产业有3个

  D.2016—2019年,我国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升有降

  正确答案:C

  (单选题)①但它可以成为专家和工程师的强大工具

  ②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未来,无论是否基于区块链作为重要工具

  ③区块链虽然不是修复所有互联网问题的灵丹妙药

  ④传统风险不断,新的威胁一直出现

  ⑤开发出变革性的安全应用,赋予互联网更丰富的价值和更美好的未来

  ⑥都必须拥有整体安全理念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⑥

  B.③①⑤②⑥④

  C.③①⑤⑥②④

  D.④②⑥③①⑤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③直接给出区块链解决问题,④指出风险威胁。④更有首句特征。优先观察A项、D项。

  第二步,对比选项,确定关系。③①话题捆绑,围绕着区块链作用阐述。②⑥话题捆绑,围绕网络数据安全阐述,中间涉及区块链的作用。对比③①和②⑥发现,应该是②⑥在前,③①在后,即③①区块链作用是对②⑥中区块链作用的具体论述。排除A项。

  因此,选择D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单类解题制胜法宝之行文脉络

  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主旨概括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虽然这类题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不是考查最多的,但是主旨概括几乎贯穿了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比如意图判断、态度理解、标题选择等,都和主旨概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务必重视主旨概括所涉及的方法技巧。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关联词语、辅助论证和行文脉络这三类方法来 找文段主旨 , 关联词语是小伙伴们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关联词语并不能解决所有主旨概括 类的 题 目 ,有些 题 仅仅 依靠 关联词语是 没有办法选出答案 的,所以大家在熟练运用关联词语的基础上也要掌握辅助论证和行文脉络,只有这三类方法都掌握了才能轻松应对各种题目 ,其中行文脉络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

  今天 以一道真题为例 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要学行为脉络,学会了行文脉络到底有多“香”。

  【例】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也是人类目前唯一能够抵达的地外卫星。在人造卫星之外,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有着诸多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月球表面积远大于任何人造卫星,因而在月球上布设遥感器,不用考虑载荷多少、大小、重量等,可同时放置很多不同种类的遥感器,形成主被动、全波段同步观测的能力,对于观测大尺度地球科学现象——全球环境变化、陆海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及固体潮、三极对比研究等会有深入的认识,并有可能观测到先前未知的科学现象。

  对上述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月球比人造卫星更加适合布设遥感器

  B. 月球对地观测有着天然的综合性优势

  C. 月球有望能给空间对地观测带来革命

  D. 月球开辟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新方向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引入话题“月球”。第二句指出“利用月球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优势颇多并不可替代”。第三句对第二句进行解释说明,说明利用月球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的优势和不可替代 性具体 如何体现。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句为“在人造卫星之外,利用这颗自然卫星开展对地球的遥感观测,有着诸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 B 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偏离文段重点,属于后文解释说明的内容。 C 项:表述有误,文段并没有提及 “ 月球带来空间对地观测的新革命 ” ,只是论述利用月球对地球进行遥感观测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并非带来革命。 D 项:表述有误,文段并没有论述 “ 月球开辟对地观测科技的新方向 ” ,只是论述利用月球对地球进行遥感观测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并非开辟新领域。

  【本题结束】

  从这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文段当中出现了“因而”这一表示结论的关联词,“因而”所引导的内容对应 A 选项,但是这道题的主旨并不是 A 选项 , 这就说明我们只凭借关联词语是不够的。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具备最基本的理解能力,其次是合理运用学过的方法技巧,并遵循“材料为王”这一规则。这道题目当中的结论词“因而”是 承接上半句内容解释月球表面积大的,而月球表面积 大只是 对前文月球优势的解释说明,即 使包含了结论词也不是文段的重点,所以根据行文脉络我们可以看出,后文是对前文观点的解释说明,观点是文段的重点,故 A 项为干扰项,可以排除。 会了行文脉络自然不难, 但是如果我们只 学会 关联词 语不会行文脉络 很可能“误入歧途”,掉到出题人的陷阱中。

  除此之外,行文脉络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很多题型中,具体如何应用小伙伴们可以来华图课堂听老师慢慢讲解 ~ ~

  常识:勤奋好学的典故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进学解》。从古至今,古人勤奋好学的人也很多,关于好读书的典故也不胜枚举。比如成语“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1.如何来进行解题?

  第一步,将这些典故和所对应的人物联系起来即可。

  第二步,将这些典故所表现的内容掌握。

  2.例题讲解

  【例】下列关于典故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圆木警枕——司马光

  负薪读书——朱买臣

  牛角挂书——李白

  搓脚夜读——施洋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人文历史知识。

  第二步,选项C牛角挂书: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李白的历史典故是铁杵磨成针。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选项A.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因其易滚动,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勤勉不懈,刻苦自励。语本宋.范祖禹《司马光布衾铭记》:“(司马温公)又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选项B负薪读书:西汉丞相长史朱买臣,少时家贫,以砍柴为生,却喜欢读诗书不知疲倦,经常一边担柴一边读书。

  选项D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天很冷,脚冻得难受。他一会站起来跺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结合上述例子来看,考察关于勤奋好学的历史典故,其实并不难,但是有些学生可能典故听过,而主人公却不了解,常常张冠李戴。这就要求我们要熟读、熟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