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打印准考证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入口在哪。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打印准考证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入口在哪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点击上方图片进入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
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笔试地点:本次考试在全省各省辖市设置考区。
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并必须携带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监考人员依据报考者准考证、身份证件和考场座次表,核验身份,实施监考。考试当天报考者无法出具报名时的身份证件但仍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应说明具体缘由,写出承诺书,并服从工作人员关于重新采集照片、留取身份特征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安排,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省考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高分经验 】
【辽宁省考公告】【省考大纲】【省考职位 】【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打印准考证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入口在哪,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言语理解备考技巧:主旨隐藏怎么找
在行测言语理解中片段阅读是其主要题型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在主旨观点题中文段主旨被刻意隐藏我们该如何分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其解题的技巧性比较强,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中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错,所以大家还是要认真对待的。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做好这类题型呢?请各位考生谨记一点:看到问题想对策。具体该如何应用,接下来华图教育通过两道题目进行讲解:
例1
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华图解析】C。文段首先提出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现状,然后从制度隔离导致的新的二元结构、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矛盾、流动人口与家庭成员分离三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说明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现状对社会安定的不良影响。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只有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C项与之相符。故本题选C。
例2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华图解析】C。文段首先介绍了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危害,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与蓝藻暴发的关系。由此可合理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故答案选C。
上述两道题目题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一个当前的问题现象,且这个现象不好、有危害,而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选项中选出一个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项”即可。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备考中持续刷题应用,巩固理论基础。备考路漫漫,希望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华图教育会一直陪伴大家,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连锁推理”之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题型,而这种题目命题在考察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多个假言命题之间的关联,从而考察假言命题的“传递性”。这类题目该如何理清思路,快速选出选项呢?今天华图教育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假言命题的“传递性”
所谓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指的是在假言命题的题目中,当出现多组假言命题,且命题之间相互有关联时,可以形成“连锁推理”的形式,即通过“传递性”帮助判断能推出的结论。
比如:《论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此时,通过联结词“则”可判断上述均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且前一组推出关系中的必要条件恰是后一组推出关系中的充分条件,由此,题干的推出关系可整理为: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
二、实战演练
例题
只有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才能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必须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以推出:
A.不加强顶层设计就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创新驱动
C.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充分条件
D.只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加强顶层设计
【答案】A。华图解析:通过题干中“只有…才…,必要条件”等逻辑联结词,判断考查的是假言命题,翻译题干: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②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③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④实现创新驱动⇒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整理题干,发现①②③可通过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构成连锁推理的形式: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
A项,推出关系为:不加强顶层设计⇒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否定⑤的后件得到否定⑤的前件,正确。
B项,根据题干信息无法推出“实现创新驱动”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条件关系,错误。
C项,由③可知,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必要条件,错误。
D项,推出关系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肯定⑤得后件无法得到肯定的前件,错误。
经过以上得知,我们在做此类假言命题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题干所给的联结词,将题干的推出关系梳理清楚,将相关联的推出关系利用传递性整理写成连锁推理的形式,便于做题时判断选项,在熟练掌握之后,希望大家以后遇到此类题型时能够迎刃而解。
言语常见易错题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中,有一些题目,它们篇幅或长或短,却有一个共同特 点——易 错。那言语中的这些易错题目,我们该如何击破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题目来掌握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的注意事项。
【例1】回溯整条产业链,中国奶粉业的困境是上游小农经济的困境。中国处于人口出生高峰期,所需奶粉数量与出产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高质量的奶源是稀缺产品,尤其在草场退化、奶农自养为主的今天,传统的畜牧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奶粉发展最大的掣肘。我国的奶源无法满足暴涨的市场需求,如果要保障有质量的奶源,需要将目前的小农式散养模式,转变为工业牧场式养殖模式,而这需要土地流转、农业人口分流、原始资本大量投入等诸多根本性改革,难度比恢复奶粉信用还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中国奶粉业:
A. 产业链布局上存在先天不足
B. 从生产模式上变革困难重重
C. 短时间内难以摆脱进口依赖
D. 恢复自身行业信用尚待时日
【答案】B
【解析】根据设问中“意在”两字可知,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依然需要回到文段中,找到主旨句。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出现了“困境”,也就是提出了中国奶粉业的问题。接着第二句,又提到了最大的“掣肘”,指明了中国奶粉业最大的问题,文段前两句提出问题。后文紧接着通过“需要”引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需要将目前的小农式散养模式转变为工业牧场式的养殖模式,“而”转折后表明这种转变又面临种种困难。文段主旨句是对策中的转折之后的内容,也就是文段的最后一句,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奶粉业需要在生产模式上转变,且这种转变面临种种困难。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小点拨:这道题大家可以注意两个要点:第一个是阅读的小技巧,出现类似于此题中的“困境”“掣肘”“尴尬”“瓶颈”等的表述,那么这句话大概率的就是提出了问题;第二 个是“关联词的覆盖范围”,本题中对策是总句,本应当是文段的重点,但是在总句中出现了转折关联词,这个时候就应当优先考虑这个关联词表达的逻辑关系,与此类似的,如果总句中出现递进关联词,也应当优先考虑递进关联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
【例2】为了躲避天敌和高温日晒,许多候鸟迁徙时选择夜间飞行。当必须飞越某些天然地理屏障如墨西哥湾时,它们甚至会不眠不休地连续飞行24小时。与人一样,长期缺乏睡眠会令鸟儿极度疲惫,灵活性降低,这必然导致它们在中途休息时面临更大的危险。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候鸟们自有一套聪明的解决办法。科学家观测了7只捕获到的斯文氏夜鸫,发现这种惯常夜间飞行的候鸟白天休息时并非完全放松,通常会睁着一只眼睛。而脑电波也显示,它们只有半个大脑处于标准休眠状态。
下列哪项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
A. 半梦半醒之间
B. 斯文氏夜鸫的秘技
C.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D. 你的夜晚,我的白天
【答案】B
【解析】根据设问中“标题”两字可知,这是一道标题选择题,依然需要回到文段中找到该文段的主旨句。
第一步,分析文段。“然而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之后为主旨,主旨句强调的是候鸟们解决缺乏睡眠问题的方法,并且通过斯文氏夜鸫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白天并非完全放松,而是会睁着一只眼睛,并且只有半个大脑处于休眠状态。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举例子的内容,属于非重点,排除。D选项其中“你”“我”指代不明,排除。对比A项和C项,A选项更能贴合这个文段之中所强调的候鸟在解决睡眠不足的问题,而C选项表述比较片面,只说了眼睛的状态,而没有体现“半个大脑处于休眠状态”,故A项更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小点拨:对于标题选择题,我们选择标题应当回到最根本的,找到文段的主旨句,在主旨句的基础上,再对比选项,选择最优。万万不能本末倒置,只考虑标题的吸引性、可读性而忽略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