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招警考试备考文章:朝阳市双塔区公安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薪资待遇。更多辽宁公安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招警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zhaojing/)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招警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招警考试备考文章:朝阳市双塔区公安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薪资待遇
点击查看:辽宁公安招警考试公告>>>>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辽宁公安招警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辽宁公安招警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辽宁公安招警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面试课程
>>>>>公安招警问题详情扫码咨询,领取资料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文章:朝阳市双塔区公安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薪资待遇,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安招警备考技巧
4. 毛泽东同志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思想: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新政协会议
【答案】B
【解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从此,党开始把创建人民武装、领导军事斗争作为工作的重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党创建和掌握自己的人民武装力量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因此,选择B选项。
【
题型】单选题
5. 中宣部新闻局主办、《中国记者》杂志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支持平台的“中央新闻单位青年记者践行‘四力’交流活动”,这些青年记者发扬“脚底板下出新闻”的好传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采写出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作品,与新闻工作者积极践行“四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这段话中的“四力”指:
A.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B.脑力、体力、眼力、能力
C.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D.感染力、影响力、引导力、传播力
【答案】C
【解析】四力是指习近平同志对宣传思想干部的谆谆教诲、殷殷期待。具体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因此,选择C选项。
【题型】单选题
6.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 )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A.作风建设
B.经济建设
C.组织建设
D.政治建设
【答案】D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选择D选项。
【题型】多选题
2.下列关于管制刑的说法,错误的有:
A.管制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B.管制刑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
C.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无权获得报酬
D.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答案】A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A项: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可知,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A项错误,当选。
B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可知管制刑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B项错误,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三十九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可知,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有权获得报酬,C项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拓展】D项:根据《刑法》第四十一条,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可知,D项正确,排除。
3.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本题正确。
4.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正确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本题正确。
5.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行政处罚:
A.市环保局对某印刷厂的超标排污行为给予2万罚款
B.居委会对小区居民王某随意践踏草坪给予50元罚款
C.某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对严重违反劳动法律的王某500元罚款
D.某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自建办公楼过程中违法扣留施工机械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处罚知识。
第二步,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根据2021年版《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A项,市环保局对某印刷厂的超标排污行为给予2万罚款,属于行政处罚。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C项: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居委会和公司不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能够进行行政处罚,排除。
D项:自建办公楼过程中违法扣留施工机械属于民事法律的范畴,不适用于行政处罚,排除。
4.冷某从事装修行业,在2021年4月3日上午10时许,冷某通过朋友介绍前往某小区一户6层住宅,进行拆除窗户作业。冷某拆除窗户时剩余二十多根铝合金条,冷某将铝合金条捆起后,从该户六层窗户抛出,掉落在从该楼单元口外出的白某面前。本案中,冷某的行为:
A.构成犯罪未遂
B.构成犯罪预备
C.构成高空抛物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高空抛物罪是指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题中,冷某从建筑物抛掷物品,虽未造成白某的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足以达到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题中,冷某所触犯的高空抛物罪是一个行为犯,是抛物人主观故意的行为。即使未造成具体的实害结果,亦构成既遂。A项排除。
B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冷某的高空抛物行为已进入实行阶段,故不构成预备。B项排除。
D项:冷某的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并非不构成犯罪。D项排除。
5.2020年5月30日15时12分许,刘某在某国道由东向西跨越道路中间护栏,横穿机动车道,与由北向南行驶至此的徐某驾驶的无号牌普通两轮摩托车发生碰撞,致徐某死亡,刘某受伤。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刘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徐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本案中,刘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本题中,刘某在国道上跨越道路中间护栏,横穿机动车道,属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与徐某发生碰撞致其死亡。故刘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B项排除。
C项: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C项排除。
D项: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D项排除。
6.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于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A的行为:
A.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
D.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中学生A于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犯罪时已满17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