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社会工作者 > 报考指导

2025年报考抚顺社工怎么选择岗位

辽宁华图 | 2025-03-27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社工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报考抚顺社工怎么选择岗位。更多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shehu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社区工作者考试专属客服:点击社区工作者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报考抚顺社工怎么选择岗位

辽宁社区工作者公告职位表下载

  社区工作者笔试图书教材

  社区工作者面授笔试课程

  社区工作者精品网校课程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社工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社工公告】【社工大纲】【社工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社工招聘考试文章:2025年报考抚顺社工怎么选择岗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备考技巧

  (单选题)有学者认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并非是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文化产品的低俗化是由文化产品市场化导致的,因为市场的逐利性会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忽视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文化产品市场化发展必然会引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B.一些没有实行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国家,并不存在文化产品低俗化的现象

  C.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决定因素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

  D.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均是以文化产品市场化为导向的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并非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文化产品的低俗化是由文化产品市场化导致的。

  论据:市场的逐利性会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忽视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从而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文化产品市场化引起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该项通过对照的方式说明没有文化产品市场化,就没有文化产品低俗化,说明文化产品市场化是文化产品低俗化的原因,具有加强作用。

  C项:否定论点。该项指出文化产品市场化的决定因素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等,直接否定了论点,具有削弱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文化产品市场化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管理者,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家庭式迁移是指家庭成员以户为单位跟随主要生产要素离开原居住地迁往目标地的人口单向性流动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家庭式迁移的是:

  A.因工作调动,小王夫妇举家迁往工作城市

  B.老李夫妇常年在沿海城市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老家和家人团聚

  C.老伴去世后,老刘被在澳门工作的独生女儿接到当地一家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D.老张一家结束多年的在外打工生活,回乡定居一段时间后,发现家乡适合搞养殖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以户为单位;

  ②跟随主要生产要素;

  ③离开原居住地迁往目标地的人口单向性流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王夫妇举家迁往工作城市,“举家”体现了“以户为单位”,“因工作调动”体现了“跟随生产要素”,“迁往”体现了“离开原居住地迁往目标地的人口单向性流动”,符合定义;

  B项:春节回老家和家人团聚,春节后返回打工城市,是往返行动,没有体现“单向性流动”,也没有体现“跟随生产要素”,不符合定义;

  C项:老刘被女儿接到澳门养老,不属于“以户为单位”,也没有体现“跟随生产要素”,不符合定义;

  D项:老张一家回乡定居一段时间,没有体现“跟随主要生产要素”,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公民个人信息往往被某些人暗中频繁交易流转到各种发送垃圾短信的公司,成了他们________暴利的工具。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谋取

  B.攫取

  C.骗取

  D.获取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暗中频繁交易”“暴利”可知,该空应该填入一个含消极色彩的词,且与“暴利”搭配。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谋取”指设法取得;D项“获取”指取得、猎取。两个词都是中性词,感情色彩与文意不符,排除A项和D项。B项“攫取”指掠夺,含贬义,符合文意且和“暴利”搭配合适。C项“骗取”指用欺骗的手段取得,但文中并未提及欺骗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从山水画史的观点来看,北宋、南宋皇帝虽然都姓赵,但是画风迥异,通常都被分作两部分来讲;明代是朱元璋的天下,清代姓爱新觉罗,统治者既非一家一姓,时间跨度亦有540余年之久,却常被合在一起讲述。这是因为政治史和美术史并不一定要平行,换言之,明清两代绘画史的主要潮流几乎全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临摹风盛,创意式微,不像两宋绘画有着显著不同的特色。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宋代帝王很少直接干预绘画创作

  B.元代绘画继承了两宋绘画的特色

  C.明清两朝的绘画风格具有相似性

  D.绘画研究中应特别注重时代背景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宋代帝王很少直接干预绘画创作”,原文中无对应信息,属于无中生有。B项“元代绘画继承了两宋绘画的特色”属于偷换概念,应为明清两代绘画史继承了元代绘画的特色。C项“明清两朝的绘画风格具有相似性”,根据“明清两代绘画史的主要潮流几乎全在元代画风的影响之下”可知,与原文相符。D项“绘画研究中应特别注重时代背景”,由原文“政治史和美术史并不一定要平行”可知,绘画研究并不强调时代背景,与原文不符,属于曲解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某企业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增长15%,营业支出增长10%,营业利润增加600万元。已知该企业去年的营业利润为1000万元,则其今年的预计营业支出是:

  A.9000万元

  B.9900万元

  C.10800万元

  D.11500万元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

  第二步,设该企业去年的营业支出为x万元,那么去年的营业收入为(x+1000)万元。可得今年该企业的营业支出为1.1x万元,今年营业收入为1.15(x+1000)万元。可列方程:1.15(x+1000)-1.1x=1000+600,解得x=9000,那么今年的预计营业支出是9000×1.1=9900(万元)。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在切钢管时会在切口处产生钢材损耗,每切一次损耗的钢材量约为10克,一根钢材被均匀地切成三等份,损耗钢材为钢材总重量的0.2%,则这根钢材的重量为:

  A.10千克

  B.12千克

  C.14千克

  D.15千克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切成三等份,需要切2次,每次损耗10克,则钢材重量为10×2÷0.2%=10000克=10千克。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边长为整数且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和不大于5000,其中有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第3个正方形的面积,这样的正方形存在多少组?

  A.6

  B.7

  C.9

  D.10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

  第二步,设三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n、a、a+n(a、n都是正整数),那么由题意有:(a-n)²+a²=(a+n)²,化简为a²=4an,由于a为正整数可知a=4n。可知三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3n、4n、5n,面积之和为(3n)²+(4n)²+(5n)²=50n²≤5000,n²≤100,n可以取1到10,共10组解。

  因此,选择D选项。

  (单选题)8个包装盒里面分别装有17、19、26、27、 35、40、42、50 包小蛋糕,小李先取走一盒,其余的被小王、小周、小孙拿走,已知小王和小周取走的蛋糕包数相同,并且是小孙拿走的两倍,则小王取走的盒子里面的蛋糕包数最可能是∶

  A.19、26、35

  B.19、35、42

  C.17、27、26

  D.17、35、40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第二步,8个包装盒共17+19+26+27+35+40+42+50=256包小蛋糕,设小孙取了x包,则小王、小周各取了2x包,256-小李=5x,5x一定是5的倍数,即256-小李为5的倍数,根据题干信息,小李应只可能是取了26包,则解得x=46,小王取了2x=92包,观察选项仅D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