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公安招警 > 报考指导

大连市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科目

辽宁华图 | 2025-07-11 08:03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网为您提供辽宁招警考试备考文章:大连市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科目。更多辽宁公安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招警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zhaojing/)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招警考试专属客服:点击招警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招警考试备考文章:大连市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科目

  >>>>>公安招警问题详情扫码咨询,领取资料 <<<<<

  点击查看:辽宁公安招警考试公告>>>>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职位表>>>>

                   辽宁公安招警岗位职责>>>>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报名资格条件>>>>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报名信息表>>>>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笔试图书教材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精品网校课程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文章:大连市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科目,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招警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招警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试题资料│刷题练习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笔试技巧│面试技巧

  辽宁公安招警考试疑难解答│电话咨询│分校地址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安招警备考技巧

  4.冷某从事装修行业,在2021年4月3日上午10时许,冷某通过朋友介绍前往某小区一户6层住宅,进行拆除窗户作业。冷某拆除窗户时剩余二十多根铝合金条,冷某将铝合金条捆起后,从该户六层窗户抛出,掉落在从该楼单元口外出的白某面前。本案中,冷某的行为:

  A.构成犯罪未遂

  B.构成犯罪预备

  C.构成高空抛物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高空抛物罪是指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题中,冷某从建筑物抛掷物品,虽未造成白某的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但足以达到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题中,冷某所触犯的高空抛物罪是一个行为犯,是抛物人主观故意的行为。即使未造成具体的实害结果,亦构成既遂。A项排除。

  B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冷某的高空抛物行为已进入实行阶段,故不构成预备。B项排除。

  D项:冷某的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并非不构成犯罪。D项排除。

  5.2020年5月30日15时12分许,刘某在某国道由东向西跨越道路中间护栏,横穿机动车道,与由北向南行驶至此的徐某驾驶的无号牌普通两轮摩托车发生碰撞,致徐某死亡,刘某受伤。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刘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徐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本案中,刘某的行为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本题中,刘某在国道上跨越道路中间护栏,横穿机动车道,属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与徐某发生碰撞致其死亡。故刘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B项排除。

  C项: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C项排除。

  D项: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D项排除。

  6.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于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A的行为:

  A.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

  D.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中学生A于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犯罪时已满17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个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下列选项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是:

  A.城市供水

  B.飞机制造

  C.服装生产

  D.农产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竞争知识。完全垄断市场指在市场上只存在一个供给者和众多需求者的市场结构。城市供水属于垄断,A项排除。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式,是指某种产品的绝大部分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的市场。每个大企业在相应的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对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飞机制造属于寡头垄断,B项排除。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服装生产属于垄断竞争市场,C项排除。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市场。卖者和买者对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均不能控制。由此可知,完全竞争市场没有垄断存在,主要是刚需产品,典型的就是农产品市场。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2.消毒水不能和洁厕灵混用,原因是二者混合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A.二氧化硫

  B.氢气

  C.氯气

  D.氯化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知识。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呈碱性,而洁厕灵一类的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的。洁厕灵混合84消毒液后会立即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刺鼻氯气。而氯气是一种呈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挥发性较强的有毒气体。中毒后,轻者可能引起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C项正确。A项: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化学式SO?,无色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A项排除。B项:氢气,化学式为H?,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B项排除。D项:氯化氢,化学式为HCl,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项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3.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其中传统美术色彩三原色为红、黄、蓝,由三原色衍生出的三间色是:

  A.橙、青、靛

  B.绿、橙、紫

  C.绿、靛、紫

  D.橙、紫、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三间色是三原色当中任何的两种原色以同等比例混合调和而形成的颜色,也叫第二次色,和三原色形成对比色、互补色。例如:红色加黄色就是橙色,红色加蓝色就是紫色,黄色加蓝色就是绿色。三原色是最基本的三色,它是一切颜色的母色。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紫、绿则是三间色。因此,选择B选项。

  4.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成就不是出自“赵宋之世”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程朱理学

  C.《清明上河图》

  D.《天工开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陈寅恪先生所说“赵宋之世”指的是宋朝。《天工开物》由明代宋应星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天工开物》不是出自“赵宋之世”。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北宋庆历间,毕昇发明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贡献。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程朱理学由北宋时期程颢与程颐兄弟创立,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清明上河图》由北宋张择端所画,为北宋风俗画。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5.以下与“七夕”有关的诗句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资唐代杜牧的《清明》,全文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清明场景。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描写的是寒食节的场景。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6.下到表述不正确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白话文小说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C.《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D.祥林嫂是鲁迅作品《故乡》中的人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体白话短篇小说,也就是《狂人日记》。A项排除。

  B项:《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B项排除。

  C项:《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C项排除。

  7.()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这本书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A.《大中国志》

  B.《鲁滨逊漂流记》

  C.《马可·波罗游记》

  D.《利玛窦中国札记》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马可·波罗游记》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依据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的神话。该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大中国志》全书根据作者多年见闻,记述中国各省的物产和情况。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文学、服饰、宗教信仰、商业活动,以及中外商品交流等。记录耶稣会士在华事迹,重述利玛窦的活动,以及其后的传教过程,南京教案。A项排除。

  B项:《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B项排除。

  D项:《利玛窦中国札记》是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利玛窦。该书是金尼阁归国途中对利玛窦日记的翻译整理,及其在华所见所闻的汇总。D项排除。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