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来职位表

辽宁华图 | 2023-09-01 08:06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来职位表。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来职位表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做充分准备,争取一次上岸。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都在10月中旬左右发布,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警英班【行测+申论+公安专业科目】

  2024公务员领航礼包4.0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西藏自治区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出来职位表,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01.想减肥,可能真不用那么折腾。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研究小组对 105名志愿者进行分组实验,结果 显示:在三个月中,每天用手机程序记下摄入的每样食物的那些超重者,平均体重降低了 2.4 公斤,只比接受 了复杂营养学干预并坚持健身的对照组少减 400 克。

  依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仅仅用手机程序记下每天食谱的减肥法,也能发挥作用

  B. 用手机程序达成减肥目的,发挥了积极心理暗示作用

  C. 杜克大学的实验证明,人们想胖就能胖,想瘦也能瘦

  D. 营养学干预和坚持健身是最科学和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302. 我们身处的社会,是由无数人组成的,不管是大学生村官,还是白领实习生,都得和不同的人,不 同的事情打交道,也必然会遭遇各种挫折、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些挫折、挑战,往往对 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情商又决定了人们采取何种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商极其重要,如果用一句话 加以概括的话,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情商决定结果

  B. 情商决定态度

  C. 性格决定命运

  D. 态度决定结果

  303. ①每一类型的法制本身都经历适应社会发展或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②历史地看,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因生产力的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③这种变化或表现为由盛入衰,或表现 为弃旧扬新,没有永恒不变的法④这一阶段的法制在总体上保持旧法体系的同时,不断地“部分质变 ”,增生着新法的因素,新类型法的因素不断增多⑤在法的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 的“部分质变”贯穿于法的发展过程中,激励法的前承后继,不断完善⑥在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 的另一种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一个为时漫长的过渡阶段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②①③⑥④⑤

  C. ①②⑥④⑤③

  D. ②⑥①③④⑤

  301. 【解析】

  第一步,宏观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结果显示:每天用手机程序记下……只比

  接受了复杂营养学干预并坚持健身的对照组少减 400 克”可知,用手机程

  序记下每天食谱的减肥方法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可知 A 项正确。B 项“积

  极心理暗示作用”无中生有。C 项“人们想胖就能胖,想瘦就能瘦”无中

  生有且过于绝对。D 项“最科学”“最有效”无中生有且过于绝对。

  因此,选择 A 选项。30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前文先讲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打交

  道,会遭遇各种挫折、挑战,之后?出对待挫折、挑战的态度对最终结果

  有决定性作用,而情商又决定了人们采取何种态度,故“情商”和“结果”

  存在关系,即“情商决定结果”。通过“从这个角度来看”可知,横线处

  的句子应为对前文的总结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情商决定结果”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和 D 项“情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结果”仅为前文的部分内容,排

  除 B 项和 D 项。C 项“性格”属于无中生有,与前文话题不一致。

  303,【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为①句或②句,从两句内容来看,

  无法判定谁做首句。

  第二步,捆绑验证。由③句首“这种变化”可知,前句应该讲“变化”,

  ③句前有①和⑤两句,①句是讲“变化”,⑤句最后话题是“激励法的前

  承后继”,所以①③捆绑,排除 C 项。由④句首“这一阶段”可知,前一

  句应该讲“阶段”,④句前有③和⑥两句,⑥句末有“过渡阶段”,③句没

  有“阶段”这一话题,所以⑥④捆绑,排除 D 项。由④句和⑤句中都有“部

  分质变”,话题一致,④⑤捆绑,排除 A 项。答案锁定 B 选项。

  第三步,验证连贯。②句话题“发展前后相继地依次更迭”与①句“法制的动态变化 ”话题一致,②①连贯合理。③句话题“由盛入衰”“弃旧扬

  新”与⑥句“一种类型的法与取而代之的另一种类型的法”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 B 选项。

  32. 租客小赵经房东老张的同意,将自己所租的房子(租金 2000 元/月)其中的一个卧室以800 元/月的价格租给小刘,小刘在租住期间,擅自拆除门窗造成了价值 10000 元的房屋损毁。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刘应向老张赔偿全部损失,但可向小赵追偿

  B. 小赵应向老张赔偿全部损失,但可向小刘追偿

  C. 小赵、小刘应分别赔偿老张 6000 元、4000 元

  D. 小赵在支付 6000 元赔偿后,可向小刘追偿

  33. 小明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有读者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关于上述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正确,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②错误,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③错误,未经他人许可,公民不得擅自行使权利

  ④错误,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4.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B.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C.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应当公开

  D.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3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房东老张与小赵之间形成房屋租赁关系。经老张同意,小赵将房屋

  转租给小刘。老张是出租人,小赵是承租人,小刘为第三人。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

  条的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

  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题目中,

  小刘在租住期间致使房屋毁损。因此,承租人小赵应当向出租人老张承担赔偿损失。因小刘

  也负有保管租赁物的义务,并且是小刘的行为导致房屋损毁,故小赵向老张赔偿全部损失后,

  可以向小刘追偿。因此,选择 B 选项。

  33.【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

  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明在

  图书馆内大声说话显然损害了其他读者的利益。小明说:“这是我的权利与自由,别人无权

  干涉”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的“绝对”的

  20自由,只存在“相对”的自由。②④评价正确。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①《宪法》规定了公民具有言论自由。但这种自由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因此,小明的话是错

  误的。

  ③“未经他人允许,公民不得擅自行使职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公民只要在行使自由和

  权利的时候,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就可以自行行使权利。

  34.【答案】C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五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

  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

  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行政许可法》第六条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

  提供优质服务。”

  B 项:《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

  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D 项:《行政许可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

  有陈述权、申辩权。”

  (复合题)每?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 《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 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 不平。”有些学者把《离 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 在《 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 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 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 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 期窜逐中, 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 是。”(《屈原赋今 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 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 印,印下诗人求 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 间与地点来说,差别 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 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 时,大约是楚怀 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 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 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理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 和期待,希 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 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 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 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 调子,凄凉 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 莫余知兮,余将高 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倔,旦余济乎江湘”那 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 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 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 ”(“任重石” 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 却有 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 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 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 扫 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 同白居易 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 现实的自信心, 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357. 第 1 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358. 第 2 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了《离骚》中

  359. 第 2 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360. 依据原文?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 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 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 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35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首先援引他人观点,探讨了关于《涉江》和《离

  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作者的观点,

  他认为《涉江》和《离骚》有明显不同。最后又做了进一步说明,即关于

  《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同意传统的看法,但关于《离骚》的写

  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并不同意传统的看法,作者认为《离骚》作于其放逐

  汉北之时,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文段结构为“分—总”,主旨句

  在转折后,主要论述作者对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8.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白居易的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出现在第

  二段后半部分。文章先?出了观点,即从内容也可以看出《离骚》的写作

  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然后从《离骚》的内容上对这个观点进行了

  细致的分析,接着通过“所以”得出结论,即文段的重点:这牢骚和不平

  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最后援引白居易的诗句来进一步论证作者的这个

  观点。故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的是《离

  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B 项和 C 项:“年轻气盛”“年轻时”在文中均未?及,无中生有。D 项:

  偏离文段重点,文段重点为《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

  心。

  35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中第一段的重点即作者的观点,认为屈原《离骚》

  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并非是在晚年,而是在他四十四岁左右。接着第二段是

  对第一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通过分析《离骚》的写作内容,并与《涉江》

  内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即《离骚》表达的并不是对君王以及对前

  途的绝望,而是充满了牢骚和希冀,是一部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作品,所

  以《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不是屈原晚年的作品,从

  而印证了第一段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第二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同时点明了第一

  段的观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三者均为《离骚》的内容特点的表述,并非从内容角

  度分析《离骚》的目的。

  36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

  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可知 ,“但”转折后作者表达的是《离骚》与《涉江》的写作时

  间是不同的,由此可知,转折前“传统的看法”暗指原来的学者都认为《离

  骚》与《涉江》的写作时间都是在屈原晚年,即同一时期,符合原文,排

  除。B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

  《离骚》相去不远……’”可知,“《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

  说法错误,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当选。C 项对应第一段“《离骚》

  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

  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和第二段“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

  取心的产物……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符

  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第二段“细析《离骚》诗意……有希冀和期待 ……

  并没有自弃和绝望……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在《离骚》中,我们

  看不到《涉江》中……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符合原文,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