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国家公务员杨林考试公告/国考职位。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国家公务员杨林考试公告/国考职位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国家公务员杨林考试公告/国考职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氢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尽管对氢气等利用能源的研究取得了 很多成果,然而如何制造出廉价 的氢仍是当前的一项关键性课题。 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 氧 原子。但是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为水。分离 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 膜①,这种薄膜能被极弱小的氢原 子穿过,同时又把相对大些的氧原子拦住。 作为研究制造廉价氢气的一部分 ,以色列雷霍沃特市的维茨曼科学院研制 出了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耐高温的陶瓷薄膜②。已有的能渗透氢原 子同 时又不使氧原子越过的薄膜是由氧化镁和氧化锆等材料组成的陶瓷薄膜 ③。由于它只能在 1750℃左右的 温度下使用,所以尚不能真正地用于氢气 生产。 用于氢气生产的薄膜必须能耐更高的温度。原因是温度越高, 转变的效率 越高。例如,温度到达 2200℃时,就会有 1/3 的水能够有效地转变为氢和 氧。 该院这个项目的 主要研制者科干用特别处理过的氧化锆和氧化铈粉末配 料,制成了能在 2000℃高温下工作的薄膜④。他认为, 还能进一步开发出 能在 2200℃左右温度下工作的材料。 新的薄膜能经得住高温的部分原因是材料的选配,另 外,生产陶瓷的粉末 经过特殊的处理也是一部分原因。粉末的每一颗微粒都很光滑,有粗糙棱 角的极少。这就 【 】着一旦形成薄膜,他们中间就极少有棱角接触,因 此就极少有熔融和烧结的机会。一些专家认为,科干的 这项发明对于用加 热方法生产氢气是一个关键性的进展。
329. 对文中①②③④处“薄膜”的意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①处含义最广,可包含②③④
B. ②处与③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C. ③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不相同
D. 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内涵完全相同
330. 对第二自然段从水中?取氢的工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要把水加热至氢氧分离
B. 要用渗透性薄膜将氢氧分开
C. 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
D. 两种气体的分离要及时
32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薄膜”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第三段和第五段。分析
“薄膜”的上下文语境。①处“薄膜”出现在第二段,此处的“薄膜 ”是
广义范围的薄膜。②处“薄膜”出现在第三段,根据“研制出了一种满足
上述要求的、耐高温”可知,这是一种耐高温的薄膜。③处“薄膜”同样
出现在第三段,根据“由于它只能在 1750℃左右的温度下使用”可知,
这种薄膜指的是不耐高温的薄膜。④处“薄膜”出现在第五段,根据“制
成了能在 2000℃高温下工作的”可知,这种薄膜是一种耐高温的薄膜。
故①处含义可涵盖②③④处;②处与③处含义不同;③处与④处含义不同;
②处与④处“薄膜”的含义完全相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分析不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330. 【解析】
第一步,第一步,定位原文,“从水中?取氢的工艺”出现在文章第二段。
第二步,辨析选项。根据“从水中产生氢的一种途径是简单地把水加热,
直到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符合原文,排除 A 项。根据“分离
它们的一种方法是用一个有渗透性的薄膜”,符合原文,排除 B 项。根据
“简单地把水加热”,而不是“水加热的方式要简单”,属于曲解文意,不
符合原文,当选。根据“这两种气体必须立即分开,否则它们就会又合成
为水”,符合原文,排除 D 项。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1. 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不断拉开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差距
②这些都给人民币的进一步崛起?供了机会
③事实上,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④此外,中国还通过创建亚投行、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大大?升了国家的经济软实力。
⑤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升是大势所趋,是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升决定的
⑥不仅如此,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股票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上海和深圳正 大踏步走在通往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道路上
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②④⑥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③②④⑥⑤
352. “国学”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所以能够形成热潮,原因还在于历史对于 80 年代 “文化批判”之矫枉过正倾向的一种修正和制衡。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将中国现实中一切 丑恶现象都与传统文化挂起钩来,是对传统文化的莫大误解;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但不可以否定,而 且是应当大力弘扬的。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80 年代的“文化批判”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
B.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误解
C.“国学”研究热潮始于 80 年代的“文化批判”
D.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应当大力弘扬
353. 有着 36 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 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 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 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351.【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确定①句、⑤句两者谁更适合做首句。
①句说的是站在世界经济体角度?述中国目前现状,⑤句表达的是人民币
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两者都适合做首句。
第二步,阅读文段,寻找切入点。⑤?到“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升”,②
?到“人民币的进一步崛起”,②中出现“进一步”即在崛起(?升)的
基础上更进一步,很明显②要在⑤之后,排除 C 项和 D 项。②句中出现代
词“这些”。代词指代具有唯一性,可通过找到“这些”指代的内容进行
绑定。“这些”指代内容的作用是给人民币崛起?供了机会。④句强调中
国通过创建亚投行、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方式带动了经济实力?升,⑥句强调中国金融 市场也在快速发展。④句和⑥句都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的具体表现形式,也给“人民币”发展?供了机会。因此,②句在④句和
⑥句之后,且话题一致,相互捆绑。又通过关联词“此外”可知,⑥句在
④句之前。答案锁定为 B 选项。
第三步,验证 B 项。语义通顺,逻辑清晰。
因此,选择 B 选项。
35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历史对于 80 年代‘文化批判’之矫枉过
正倾向的一种修正和制衡”,可知 80 年代的“文化批判”存在矫枉过正的
倾向,符合原文,排除。B 项对应“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是
对传统文化的莫大误解”,可知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误解,符合原
文,排除。C 项对应“‘国学’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所以能够形成热
潮”,可知国学形成热潮是在 90 年代并非 80 年代,属于偷换时态,不符
合原文,当选。D 项对应“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但不可以否定,
而且是应当大力弘扬的”,符合原文,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3.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出观点——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
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接下来从细菌的数量、种类、生活环
境、代谢模式等方面来论证细菌生命力很强这一观点,最后通过与人类对比,进一步论证细菌适应环境 的能力强。文段是“总—分”结构。作者的
意图是阐述“细菌的生命力很强”这一话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是对
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最适宜细菌繁殖”文段没有论述,文段只说明细菌是地球上生命力
最强的,不等于说地球的环境适宜细菌生长繁殖。C 项:“繁殖能力之强”
也不等于生命力强。D 项:文段话题为“细菌”,此项未包含“细菌”这一
主体。
(复合题)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马丁•诺瓦克写道:“合作是进化过程中创 造力的源泉,从细胞 、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人类 在力求迎接全球新挑战的同时,必须找到新的合作方 式。利他主义必须是 合作的基础。 愿意无私向他人伸出援手,?升了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活品质。事实上 , 这甚至可能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尽可 能让更多人知道。 当前,人类面临着三 项重要挑战:确保所有人拥有体面的生活条件、?高 生活满意度和保护我们的地球。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很难 把上述要求统一 到一起,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时间框架。我们担心每年的经济状况;我 们关注自己终生的幸 福;而我们对环境的忧虑,则主要是为了子孙后代着 想。 但奉行利他主义原则需要进行取舍。即使自己有可能 从中受益,负责任的 投资者也绝不会轻率地利用客户一生攒下的积蓄进行冒险投机;一位充满 爱心的公民总是 先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何种影响;无私的一代会 处处关爱地球,而这恰恰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 世界。利他主义让 所有人都能更好地生活。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似乎过于理想化,毕竟,心理学、经济学 和进化 生物学普遍认为人类的本性同样是自私的。但过去 30 年的研究表明,真 正的利他行为确实存在,而且 可以超越亲属和社区,兼顾人类甚至是其他 物种的普遍福祉。此外,利他主义者并不一定会因善举而受损;相反 ,在 自私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利他主义者往往会间接受益于自己 的善举。 研究还表明,个人可 以学会利他的行为方式。神经学家已确定了利他主义 的三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最终掌握:理 解并分享他人的 感受的同理心、希望传播快乐的慈爱心和希望减轻别人的痛苦的同情心。 社会也可以向利他主 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对文化演变的研究表明,人类价值观可以以超过人类基 因的速度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 要性,接着需要 在人与人之间培育利他主义,并推动社会的文化变革。
389. 文中引用马丁•诺瓦克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合作的:
①普遍性 ②重要性 ③相对性 ④偶然性 ⑤阶段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90.作者认为利他型社会:
A. 违背了人类的本能
B. 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C. 可以经过培育成为现实
D. 只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389.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马丁·诺瓦克”的观点出现在第一段。根据“合作
是进化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可知,合作对进化过程至关重要,可见合作
的“重要性”;根据“从细胞、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
可知,合作现象比比皆是,可见合作的“普遍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9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找到作者论述“利他型社会”的关键信息。根据“社
会也可以向利他主义转化,这样的社会甚至可以有比自私型社会更美好”
“如果要建设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我们必须先意识到利他主义的重要性”
等信息可知,作者对利他型社会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B 项和 D 项都是消极的态度,只有 C 项是积极
的态度。
因此,选择 C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