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山西国考大纲在哪看。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山西国考大纲在哪看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山西国考大纲在哪看,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32. 租客小赵经房东老张的同意,将自己所租的房子(租金 2000 元/月)其中的一个卧室以800 元/月的价格租给小刘,小刘在租住期间,擅自拆除门窗造成了价值 10000 元的房屋损毁。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刘应向老张赔偿全部损失,但可向小赵追偿
B. 小赵应向老张赔偿全部损失,但可向小刘追偿
C. 小赵、小刘应分别赔偿老张 6000 元、4000 元
D. 小赵在支付 6000 元赔偿后,可向小刘追偿
33. 小明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有读者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关于上述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正确,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②错误,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③错误,未经他人许可,公民不得擅自行使权利
④错误,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权利和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4.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B.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C. 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应当公开
D.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3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房东老张与小赵之间形成房屋租赁关系。经老张同意,小赵将房屋
转租给小刘。老张是出租人,小赵是承租人,小刘为第三人。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
条的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
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题目中,
小刘在租住期间致使房屋毁损。因此,承租人小赵应当向出租人老张承担赔偿损失。因小刘
也负有保管租赁物的义务,并且是小刘的行为导致房屋损毁,故小赵向老张赔偿全部损失后,
可以向小刘追偿。因此,选择 B 选项。
33.【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
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明在
图书馆内大声说话显然损害了其他读者的利益。小明说:“这是我的权利与自由,别人无权
干涉”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的“绝对”的
20自由,只存在“相对”的自由。②④评价正确。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①《宪法》规定了公民具有言论自由。但这种自由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因此,小明的话是错
误的。
③“未经他人允许,公民不得擅自行使职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公民只要在行使自由和
权利的时候,不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就可以自行行使权利。
34.【答案】C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五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
原则。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
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行政许可法》第六条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
提供优质服务。”
B 项:《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
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D 项:《行政许可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
有陈述权、申辩权。”
20.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当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应该采取的货
币政策是:
A. 紧缩性货币政策
B. 扩张性货币政策
C.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D. 积极货币政策
21. 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 发行央行票据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买进政府债券
D. 提高再贴现率
22. 在市场经济下,当一国处于景气下降阶段时,经济上不可能出现的特征是:
A. 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 居民消费需求下滑
C. 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
D. 居民收入减少
20.【答案】A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
起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抑制通货膨胀最直接的方法
就是减少货币供给,降低社会总需求,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来刺激社会总需求,是抑制通货紧缩的政策。
C 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方向相同,只是程度较扩张性货币政策低。
D 项:积极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方向相同,程度介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之间。
21.【答案】C
【解析】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降低总需求水平的政策。买进政府
债券实际上是央行将货币借给政府,增加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因此,
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减少流通中货币数量,降低社会总需求。
B 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减少商业银行可贷出的资金,减少流通中货币数量,降低社会
总需求。
D 项:提高再贴现率说明央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减少,流通中货币量减少,降低社会总需求
22.【答案】A
【解析】某国市场经济景气下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物
价持续下跌的现象。商品价格持续上升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通货紧缩时,居民的购买力下降,对消费的需求逐渐下滑。
C 项: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D 项: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失业率上升,导致居民的收入减少。
(复合题)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 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 公众环保指数”调查。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 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 (69.1 分)维持稳定局 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 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 (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进一 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 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 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 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 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 保选择具有压倒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 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 (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 环保意识主要 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分 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 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 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 ,二分之一的环保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 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 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 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 (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 众对政府工作表示 认可。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 政府依赖习惯,而这种习惯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 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 们可以大胆假设未来中国公 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 候变暖,关注度 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 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加坚实的公众 基础。进一步 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 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当然,公众 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 ,才能 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 数量几年 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 可(61.6%),一直在政府、 企业和公众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 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进一步研 究发现, 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 未来环保组织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 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381.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 内生性矛盾。
B. 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
C. 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 的比例不及四成。
D.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习惯,而这种习惯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 为基础的。
382. 对“矛盾一”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B. 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
C. 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D. 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办公场所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383. 由“矛盾二”的内容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 政府更需要?高环保执行水平,注重环保效率与效果
B. 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 60.6%
C. 72.3%的公众对政府有依赖习惯
D. 政府依赖习惯以政府的积极环保态度为基础
384.第 6 段中,不能作为“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的条件的一项是:
A. 生活中的低碳行为
B. 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
C. 市场的配合
D. 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385. 最后一段认为,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是:
A. 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越来越高
B. 环保组织的急剧发展
C. 公众的环保活动将越来越组织化
D. 环保组织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将越来越高
381.【解析】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有病句 s 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成分残缺,后半句缺主语。应改为 “由于当前中
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公众环保
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B 项、C 项和 D 项均表述明确,没有语病。
因此,选择 A 选项。
382.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矛盾一”在文中第三段。该段首先引入环境保护这
一话题,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重点:其一是在具体环保事项上
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其二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概
括其一、其二可知“矛盾一”体现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两方面。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经济发展”不是重点。C 项和 D 项:均只围绕环保意识方面进行论
述,表述片面。
383.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矛盾二”出现在第四段。根据“72.3%的公众认为应
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
(39.4%)”,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政府应该?高环保能力。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B 项:对应“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不能推出表示不满意
的比例多少,可能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发表意见,与原文不符。C 项:对应
“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并不等于这些人都有依赖政府的习
惯,属于偷换概念,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而这种习惯是不以政府的
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384.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的条件出现在
第六段。根据“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
以及“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可知,
三个条件分别为:生活中的低碳行为、政府的监管、市场的配合。A 项、
B 项和 C 项的内容和这三个条件对应,故排除 A 项、B 项和 C 项。而 D 项
“公众关注环保”不属于“低碳的条件”,与原文不符。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不能作为“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的条件。
因此,选择 D 选项。
385.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出现在最后一段第一行。
根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
可知,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是“环保组织的数量将会明显增加”。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
因此,选择 B 选项。【拓展】
A 项:根据“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
(61.6%)”可知,“公众认可越来越高”是该趋势发展的条件,错误。C
项:文段仅说到了环保组织数量将增多,未?及“将越来越组织化”,属
于无中生有,错误。D 项:文中说的是“增加信任度和透明度较为迫切”,
“信任度和透明度将越来越高”未?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