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辽阳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

华图教育 | 2023-10-13 10:24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辽阳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辽阳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国考简章 国考职位表 国考报名时间
资讯 国考考试时间 国考报考指导 国考考试内容
资料 国考行测试题 国考申论试题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辽阳国考职位表发布网站是哪个,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每?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 《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 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 不平。”有些学者把《离 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 在《 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 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 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 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 期窜逐中, 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 是。”(《屈原赋今 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 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 印,印下诗人求 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 间与地点来说,差别 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 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 时,大约是楚怀 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 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 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理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 和期待,希 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 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 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 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 调子,凄凉 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 莫余知兮,余将高 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倔,旦余济乎江湘”那 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 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 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 ”(“任重石” 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 却有 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 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 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 扫 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 同白居易 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 现实的自信心, 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357. 第 1 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358. 第 2 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了《离骚》中

  359. 第 2 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360. 依据原文?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 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 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 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35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首先援引他人观点,探讨了关于《涉江》和《离

  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作者的观点,

  他认为《涉江》和《离骚》有明显不同。最后又做了进一步说明,即关于

  《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同意传统的看法,但关于《离骚》的写

  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并不同意传统的看法,作者认为《离骚》作于其放逐

  汉北之时,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文段结构为“分—总”,主旨句

  在转折后,主要论述作者对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8.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白居易的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出现在第

  二段后半部分。文章先?出了观点,即从内容也可以看出《离骚》的写作

  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然后从《离骚》的内容上对这个观点进行了

  细致的分析,接着通过“所以”得出结论,即文段的重点:这牢骚和不平

  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最后援引白居易的诗句来进一步论证作者的这个

  观点。故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的是《离

  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B 项和 C 项:“年轻气盛”“年轻时”在文中均未?及,无中生有。D 项:

  偏离文段重点,文段重点为《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

  心。

  35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中第一段的重点即作者的观点,认为屈原《离骚》

  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并非是在晚年,而是在他四十四岁左右。接着第二段是

  对第一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通过分析《离骚》的写作内容,并与《涉江》

  内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即《离骚》表达的并不是对君王以及对前

  途的绝望,而是充满了牢骚和希冀,是一部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作品,所

  以《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不是屈原晚年的作品,从

  而印证了第一段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第二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同时点明了第一

  段的观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三者均为《离骚》的内容特点的表述,并非从内容角

  度分析《离骚》的目的。

  36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

  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可知 ,“但”转折后作者表达的是《离骚》与《涉江》的写作时

  间是不同的,由此可知,转折前“传统的看法”暗指原来的学者都认为《离

  骚》与《涉江》的写作时间都是在屈原晚年,即同一时期,符合原文,排

  除。B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

  《离骚》相去不远……’”可知,“《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

  说法错误,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当选。C 项对应第一段“《离骚》

  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

  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和第二段“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

  取心的产物……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符

  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第二段“细析《离骚》诗意……有希冀和期待 ……

  并没有自弃和绝望……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在《离骚》中,我们

  看不到《涉江》中……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符合原文,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368. 地球村内,防疫无国界,需要吸取教训、分享经验、共同御敌。抗击疫情,这是“我们 ”的战争,在________的全球网络中,置身事外的“我”无法取胜,只有身处命运共同体的 “我们”,才能有效________不断发起“军备竞赛”的病菌株。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唇齿相依 对抗

  B.休戚相关 对付

  C.变幻莫测 抵抗

  D.瞬息万变 抵挡

  369. 人有自由意志,即主观判断,个人偏好和选择。从心理学研究来看,越是努力获得的成功,越让人 感到幸福;越是需要思考的事物所带来的成功,越让人幸福;越是经过自我控制而得到的满足,越让人幸福。心理 学家的追踪实验发现,越是能够忍耐自己冲动的孩子成年以后更容易考大学,更容易结婚,更容易得博士学位, 而那些忍不住马上满足自己欲望的孩子更容易退学、更容易离婚,更容易受挫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其获得的幸福感成正比

  B.对自由意志的控制程度决定了人们感到幸福的程度

  C.幸福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可用心理学方法进行探索

  D.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368.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空格后“命运共同体”可知,空格处强调全球

  网络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A 项“唇齿相依”比喻双方紧密,互相依存;

  B 项“休戚相关”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关,二者均符合文意。C 项“变

  幻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D 项“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

  间内变化快而多,二者强调变化,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C 项和 D 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横线前后的“防疫无国界”“抗击疫情”“不断

  发起”可知,“病菌株”是人类必须抗击的疫情。A 项“对抗”指对立起来

  相持不下。B 项“对付”指处理事物、

  办理。A 项“对抗”比 B 项“对付”

  更能体现“与之抗衡”之意,更符合文意,故排除 B 项。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抵挡:挡住压力,抵抗。

  36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自由意志的含义,接着讲从心理学研究来看,

  人越能控制自由意志就越幸福,最后通过追踪实验对观点进行论证。文段

  重点在第二句,强调控制自由意志对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A 项和 C 项缺少话题

  词“自由意志”。D 项缺少话题词“幸福”。

  因此,选择 B 选项。

  26. 下列情形所反映的权利类别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小张向老刘借款 6000 元,并将祖传玉镯交与老刘,二人约定三年内还钱取镯,否则老刘有权变卖玉镯获偿

  B. 某公司在地方政府组织的拍卖会上拍得一块土地,用于日后的商业开发

  C. 李女士送修电动车,后拒不支付修车费,店老板遂留置电动车

  D. 某银行向购房人王先生发放了一笔按揭贷款,贷款期限 25 年

  27. 下列对法谚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法无授权不可为——每个公民都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

  B. 枪炮作响法无声——战乱时,平常法律所维系的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即使初衷是好的,如果触犯了法律还是要一视同仁

  D.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规定与道德信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8. 下列情形中,甲和乙只需承担双方责任,无需承担共同责任的是:

  A. 甲乙共同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

  B. 甲乙合伙办了一家快递企业,乙在运输过程中丢失包裹

  C. 甲养的羊误入乙的菜地,乙发现后不管不问导致损失扩大

  D. 甲与乙协商共同买下一套房屋,二人约定各欠卖方十万元房款

  26.【答案】B

  【解析】B 项反映的权利类别是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

  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

  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等。ACD 三项均属于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

  的,而 B 项属于用益物权。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反映的权利类别是担保物权中的质权。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一定的财产

  权利移交给债权人作为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事由时,债权人

  可就该动产或财产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

  C 项:反映的权利类别是担保物权中的留置权。留置权是债权人对已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

  在未清偿前加以留置作为担保的权利。

  D 项:反映的权利类别是担保物权中的抵押权。抵押权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不动

  产或动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而不转移占有所产生的担保物权。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

  时,抵押权人有权就抵押财产的价金优先受偿。

  27.【答案】B

  【解析】“枪炮作响法无声”,“枪炮作响”指的是战乱时期,“法无声”指的是法律无法发挥

  作用。B 项说法正确。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法无授权不可为”指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法律授权。这是对国家公权力的约

  束,不是对公民的约束。

  C 项:“法不阿贵”指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与初衷好坏无关。

  18D 项:“法律必须被信仰”指法律要对社会生活起到作用,就要人们信仰法律。这句话强调

  的是公民的法治观念,与道德信仰无关。

  28.【答案】C

  【解析】共同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并且都有过错,从而共同对损害的发

  生承担的责任,如加害人为两个以上的人对受害人承担的责任。学理上共同责任又分为三种:

  连带责任、按份责任、补充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

  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

  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C 项中甲饲养的羊造成乙的损失,应该承

  担赔偿责任。乙不管不问,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一定责任。甲、乙并未共同实施违法行为,

  无需承担共同责任。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B 项: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一个合伙人或者数个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因

  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应当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

  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合伙人在执业活动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

  成的合伙企业债务以及合伙企业的其他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 项: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因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产生的债权债务,在

  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A、B、D 三项的情形,均需承担共同

  责任。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