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大连国考准考证

辽宁华图 | 2024-11-21 08:05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大连国考准考证。更多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大连国考准考证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于2024年11月25日0:00至12月1日15:00点击图片进入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国考简章 国考职位表 国考报名时间
资讯 国考考试时间 国考报考指导 国考考试内容
资料 国考行测试题 国考申论试题 国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扫码领取历年国考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地市,完整版可扫码免费获取!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大连国考准考证,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搞定真假话

  行测中的真假话问题,很多考生一开始都会觉得很有难度,主要是因为一来题干长信息多,二来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有些考生甚至选择放弃这样一个“大麻烦”。其实掌握了做题方法你就会发现这种题型有多简单。接下来华图教育通过几道例题带大家分析一下做题的思路和技巧。

  例1

  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说了以下三句话

  甲说:“乙正在说谎”

  乙说:“我没有说谎”

  丙说:“他俩正在说谎”根据三人的对话情况,有几人说假话

  A.1

  B.2

  C.3

  D.0

  【华图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确定是否是真假话问题,判断依据出现真假语句,其次就是有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然后利用矛盾判断关系判断其他条件,最后选择正确答案,题干中问题明显有真假语句,分析题干可以找到甲乙条件为矛盾关系,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一假,再由此判断丙的话语是否正确,题干丙说甲乙均为假此话必然错误,结合甲乙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可以得出有两人为假话。因此正确答案为B。

  结合上述题干我们可以总结遇到真假话问题,大家不要紧张,依托三步骤既可以解决问题,第一步寻找矛盾关系,第二步跳出矛盾关系判断其他条件的真假,一般情况就可以寻找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利用第三步将判断的条件带回矛盾确定互为矛盾的条件中谁真谁假,此时大多数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针对真假话问题,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一真一假以及两真两假,例题1就是常见的一真一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两真两假问题又该如何用三步解决呢?

  例2

  学校在为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经询问:

  周说:“不是我捐的”

  吴说:“是王捐的”

  郑说:“是吴捐的”

  王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

  A.是吴和王捐的

  B.是周和王捐的

  C.是郑和王捐的

  D.是郑和吴捐的

  【华图解析】正确答案为C,首先判断题型问法出现真假话语表述,确定为真假问题,接着分析题干条件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发现“吴”“王”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但题干信息是两真两假,此时另外两个条件也是必有一真一假,但不是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假设,假设其中一个为真,则另外一个为假,进行验证,假设周为真,则郑为假,得到信息为“非周、非吴”,结合题干四人中由两人参与排除周和吴即郑和王参与,得出选项为C。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其实我们三招就搞定了,第一步判断题干中是否存在真假语句,第二步寻找题干矛盾关系,第三步利用假设进行验证即可得到答案。希望大家通过题目都能掌握这种做题的技巧,并且在题目的练习过程中多总结多应用。

  常识判断备考技巧:古诗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板块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科技常识是其中一个重大板块,年年考察。其考察方式以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考点分布范围较广,内容复杂多变,因此备考过程中须做好知识的积累。今天华图教育主要给大家分享高频知识点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

  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压强的变化,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化学变化,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在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古诗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出自唐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意为: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这句诗反映了水蒸发形成雾气,日光透过雾气发生了折射,远望如紫色的烟云,紫烟的产生只是香炉峰的水受热在液态和气态间的两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出自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大意为: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其中“烈火焚烧”描述的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生石灰,化学式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朝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大意为: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其中反映了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有一部分燃烧不完全变成灰。属于化学变化。

  试题练习

  (单选)下列诗句中反映的现象和其他不同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华图解析】D。A选项,“花气袭人”主要描述的是花香分子的扩散,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描述的是下雪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描述的是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酿酒和燃烧的过程均属于化学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言语理解备考技巧:主旨观点题的转折文段

  内容对比,陈述不同情况

  内容对比是指转折前后的话题并未发生变化,而是在说同一话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文段先说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然后用通过“但是”转折,指出也不能忽略科技发展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转折前后都在说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如果单纯将转折前或者转折后作为重点都是比较片面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概括全文。

  例2

  去年年底以来,专车服务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专车”,选择更加多样化、体验明显改善:预约时间、上门接送、乘坐舒适、多种车型和价位……方便、舒适的专车服务,成为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难的“及时雨”。但是,也有消费者提出担忧,最多集中在安全方面。专车上并未安装GPS定位系统,也没有强制的保险和车辆安全性能检测,出现纠纷后会出现“求助无门"的现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专车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B.专车市场的发展瓶颈

  C.专车服务模式的创新

  D.相关部门监管的缺失

  【华图解析】A。前两句指出专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但是"进行了转折,后两句指出专车带来的问题,转折前后的话题并没有发生转换,转折前后内容对比,应概括转折前后,即专车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故选择A。

  通过以上题目我们发现,在分析转折类文段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认为转折后就是重点,而是要分清,前后内容进行转换还是内容对比。华图教育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