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报考指导

首页 > 辽宁事业单位 > 报考指导

2025年大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已发布

辽宁华图 | 2025-02-19 08:02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事业单位考试为您提供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大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已发布。更多辽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sydw/)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事业单位专属客服:点击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大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已发布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2025年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职位表>>>>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图书教材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精品网校课程

  >>>>>>扫码一对一咨询,领取资料试题

  辽宁公务员考试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文章:2025年大连事业单位考试公告已发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辽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资料、 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事业编备考技巧

  1.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程,最终三大主力红军在( )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A.甘肃会宁

  B.贵州遵义

  C.陕西延安

  D.山西太原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红军于长征期间(1935年)进占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中共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并未在遵义会师。B项错误。

  C项:延安是抗日时期革命根据地。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并未在延安会师。C项错误。

  D项:长征红军三大主力并未在山西太原会师。D项错误。

  2.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存在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师父领进门”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外因,“修行在个人”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因。所以说是否成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属于内因的内容,师傅的引入作为外因对于个人成才也会起到影响作用。

  因此,选项D选项。

  【拓展】A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矛盾存在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但是并没有体现出事物内外因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

  B项:矛盾的主次方面存在于一对矛盾中,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而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矛盾主次方面。B项错误。

  C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个观点正确,但是属于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内容,和内外因没有关系。C项错误。

  单项选择题

  1.古籍中有记载:“信州铅山有苦……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就是明矾

  B.该制备方法是一种物理方法

  C.该制备过程用到了重结晶的方法

  D.该记载方法最后制备出铜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信州铅山有苦……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出自 沈括的《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用铁将其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产生单质铜。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 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主要 用于提纯。“信州铅山有苦……水熬之则成胆矾”,是硫酸铜溶液经加热蒸发得到更纯净的硫酸铜晶体,明 显是对化合物的提纯,过程中用到了重结晶的办法。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胆矾是天然的含水硫酸铜,是五水硫酸铜(CuSO?·5H?O)的俗称,不是明矾。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KAl (SO4)2·12H2O)。A项错误,排除。

  B项:“烹胆矾则成铜”,高温灼烧五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分解得到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用铁将其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产生单质铜。该制备方法是一种化学方法,而不是物理方法。B项错误,排除。

  D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Fe+CuSO?=FeSO?+Cu用铁将其中的铜离子置换出来,产生单质铜而不是铜的 化合物。D项错误,排除。

  2.霜形成的原因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

  B.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而成

  C.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而成

  D.小冰晶熔化成水滴而成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霜是接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物体上凝华而成的;而温度越低,空气密度就越大,比重也越大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 ”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3.下列对于生活中的声学现象,错误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通过内脏产生的声音的音色来判断是否发生病变

  B.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不一样是因为声音传输通道不同

  C.多普勒效应常应用于医院的B超、交警使用的测速仪

  D.声音和太阳光都可以传递能量、传递信息,且都是横波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传播时是一种纵波,但在固体中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所以声音不都是横波,太阳光是横 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医疗上用听诊器利用声音的特征了解病人的内脏的工作情况,当器官发生病变或者异常时,音色会发生变化, 利用叩诊倾听病人体内的声音,根据声音来获得病人体内病变的信息。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骨传导:声音通过骨头传导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到大脑产生听觉,也就是:声波震动——头骨,颚骨震动 ——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空气传导:声音在空气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声波),使人鼓膜振动—— 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自己听到声音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共同作用,别人听到是 空气传导。可以得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的不一样是因为声音传输通道不同。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项:多普勒效应:声源相对于观测者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当声源离观测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 ,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接近观测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就变高。音调的变化同声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的比值有关 。这一比值越大,改变就越显著。声波的多普勒效应也用于B超和交警使用的测速仪。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版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

  第二步,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 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亚欧板块是全球六大板块之一。它是由亚洲和欧洲组成。其范围介于西太平洋海沟系以西、喜马拉雅-阿尔卑斯 山脉以北、大西洋中脊以东和北冰洋中脊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排除。

  C项:北美洲板块或简称北美板块,是一个较大的板块,它的范围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向东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岭,向西延 伸至东西伯利亚的切尔斯基山脉。C项排除。

  D项:印度洋板块为大板块,又名澳大利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 屿及邻近的海洋。D项排除。

  5.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成千上万的山脉,而山脉的走向也各有不同。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贺兰山脉

  B.阴山山脉

  C.六盘山脉

  D.横断山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阴山山脉,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东西走向,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等。山顶海拔2000-2400 米。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属内陆水系。

  贺兰山脉、六盘山脉、横断山脉属于南北走向的山脉。而阴山山脉属于东西走向的山脉,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为南北走向 。A项排除。

  C项:六盘山脉,中国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之一。古称陇山。纵贯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米缸 山达2942米。C项排除。

  D项:横断山脉(群),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一级阶梯交界处,是一二阶 梯的分界线。D项排除。

  6.下列事件与环保问题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

  B.美国“黑风暴事件”——酸雨蔓延

  C.英国“伦敦雾事件”——大气污染

  D.日本“水俣病事件”——水污染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黑色风暴事件,或称肮脏的三十年代,是1930-1936年(个别地区持续至1940年)期间发生在北美的一系列沙尘暴侵袭 事件。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对北美大平原原始表土的深度开垦破坏了原本固定土壤、贮存水分的天然草场,以及未有 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风暴来临时卷起沙尘,使得美国和加拿大大草原上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由此可知,B项错误, 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是太阳风射来的粒子流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向地磁两极集中,并破坏 了那里的臭氧分子。A项排除。

  C项: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C项 排除。

  D项:日本水俣病事件是1956年日本水俣湾出现的怪病事件。这种“怪病”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 ”,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D项排除。

  5.“春种田园皆万物,秋收遍地是黄金。”这句俗语蕴含了哪种经济学原理:

  A.“经济加总”

  B.“收入分配”

  C.“自给自足”

  D.“流动偏好”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

  第二步,“春种田园皆万物,秋收遍地是黄金。”这是说春天播种各种农作物种子,秋天可收获各种值钱的农作物。根据收获的这些农作物的价值,也就可以计算出农业创造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加总”是人们用以描述某些经济生活的一个简单的抽象。例如,总产出就是一个经济加总的概念。比方说一定数量的香蕉、上衣、钢铁等等各不相同的东西无法直接加总,但是在市场上都值一定数量的钱,于是,通过货币就可以把物质形态不同的产品的产量都还原为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加总。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收入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构成,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B项排除。

  C项:“自给自足”在经济上就是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C项排除。

  D项:“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其目的在于说明利息率对投资量的影响,进而决定就业量这一中心问题。流动偏好用曲线表示则为货币需求曲线,在图形上呈向右下方倾斜状至流动性陷阱的起点。D项排除。

  6.英国经济学家( )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把研究经济问题的重心放在国民财富的增加上,强调劳动与分工的重要性。

  A.威廉·配第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约翰·穆勒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被誉为“经济学之父”。他早年发表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用九年时间完成《国富论》,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同时亚当·斯密因《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剖析》,《货币略论》等。《国富论》不是配第的著作。A项排除。

  B项:大卫·李嘉图(1772年4月18日-1823年9月11日),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黄金的价格》等。《国富论》不是李嘉图的著作。B项排除。

  D项:约翰·穆勒(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著作主要有《代议制政府》、《政治经济学原理》、《功利主义》、《论自由》等。《国富论》不是穆勒的著作。D项排除。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