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参加2025年鞍山公务员考试什么时间准考证打印。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参加2025年鞍山公务员考试什么时间准考证打印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点击上方图片进入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
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笔试地点:本次考试在全省各省辖市设置考区。
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并必须携带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监考人员依据报考者准考证、身份证件和考场座次表,核验身份,实施监考。考试当天报考者无法出具报名时的身份证件但仍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应说明具体缘由,写出承诺书,并服从工作人员关于重新采集照片、留取身份特征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安排,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省考简章 | 省考职位表 | 省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省考考试时间 | 省考报考指导 | 省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省考行测试题 | 省考申论试题 | 省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参加2025年鞍山公务员考试什么时间准考证打印,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常识判断备考技巧:郑和下西洋
在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考查历史地理相关知识,比如著名的航海行动。
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中,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就是郑和下西洋。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海岸线较长,沿海地区生活的人民也很多,对海洋充满求知。当时的中国可以是世界强国,有领先的经济实力和造船技术。历史封建王朝中,应该没有一个帝王不想让自己的威望传广海外。当然,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史书中有多种说法。其中《明史·郑和传》中是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之所以会寻找建文帝,是源于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运用一系列政策削减藩王的势力。之后燕王朱棣带兵反抗,战争经历了四年,在这个过程中建文帝朱允炆行踪不明,后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因此他命令郑和在下西洋的同时,顺便在南方各国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次郑和下西洋都会携带着本国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价值不菲的工艺品,而各个小国也会进献当地的珍奇动物。比如在第四次,麻林国等国使者向明廷进献“麒麟”,此“麒麟”被认为可能是长颈鹿,显示出郑和使团首次对东非沿岸国家所进行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第五次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17个国家的使节。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竟然有16个国家的使节共1200多人跟随他回到中国等一系列事件。
郑和下西洋影响较深。政治上,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非侵略性的政治体系。当时的船队展示出了军事优势,同时又有经济上的刺激,也扩大了当时明朝的朝贡体系规模。经济上,开拓了海外贸易。而且下西洋不单单是在输出当时我国的技术,同时也在吸收国外的技术,因此对我国国内手工业生产起到促进的作用。文化上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例如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中国佛教在海外的传播。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失误分析
一、审题不仔细,做错两行泪
【例】一位年轻人曾问乔布斯: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乔布斯回答:来自精确的判断力。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从哪来?乔布斯回答:来自经验的积累。年轻人再问:那你的经验又从哪里来?乔布斯真诚地回答:来自无数错误的判断。
与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最不相符的是:
A.胜败乃兵家常事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实践里面出真知 D.吃一堑,长一智
【易错项】C。看到提问方式故事揭示的道理便直接按照故事道理类意图判断题进行作答,在B项、C项、D项中左右摇摆,犹豫不决。
【华图解析】A
第一步,分析文段。这是一则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人和乔布斯之间的对话。从乔布斯的回答中可以得到一定的道理:“智慧来自于精确的判断力”“精确的判断力来于自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无数错误的判断”。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胜败乃兵家常事”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与故事揭示的道理不相符。B项“失败是成功之母”指人唯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D项“吃一堑,长一智”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二者可以对应“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无数错误的判断”,与故事揭示的道理相符。C项“实践里面出真知”指任何事情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真正的认识、理解、掌握,对应“精确的判断力来于自经验的积累”,与故事揭示的道理相符。
因此,选择A选项。
【失误分析】言语题目在做题时第一步就要对提问方式进行判定,不仅通过提问方式明确题型,更要关注选是还是选非题,而就这一点,考生在细节题作答时已经比较熟练,但到
了其他题型却经常忽视,造成选择时的纠结、时间的浪费甚至可惜的做错。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可以通过圈画的方式,将重点标注出来提醒自己,避免漏看错看。
二、做题想当然, 不看上下文
【例】国家主席在G20汉堡峰会上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极具针对性。加强宏观政策________,有助于促进各方________,避免沟通不畅或是以邻为壑,进而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协调 互动 B. 调控 互通
C. 沟通 联动 D. 交流 联通
【易错项】B。本题考生很容易看到宏观就直接想当然认为“宏观调控”常用搭配直接进行选择。
【华图解析】C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下文“避免沟通不畅或是以邻为壑”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沟通交流”。A项“协调”指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或使……配合得当;B项“调控”是调节、控制的意思。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进而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可知,应该是促进各方的相互配合。C项“联动”原意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即联合行动,符合文段中提到的“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这个语境。D项“联通”指接连而又相通,不符合上述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失误分析】逻辑填空是言语的重头戏,题量占比高,也是难点所在。在做该题型时对于文段语境的分析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学会通过如“提示性信息”、“解释性语句”、“代词指代”、“话题一致”、“形象化表达”等多种方式对横线上下文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不看上下文的想当然。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发现出题人设置的陷阱,迈过出题人的坑,认真备考,成功上岸!
数量关系备考技巧:浅谈整除里的那些已知条件
题型特征
题干描述中出现分数、倍数、百分数、比例等特殊数据,且给出相关量的取值范围(比如100多,不超过300等)或只给出总量的确定值。
示例:某班学生不到50人,在一次考试中,有
其余的均不及格,那么不及格的人数是( )。
解题技巧
根据相关量的整除要求,结合已知的相关量的取值范围,确定相关量的取值即可。
比如上述的示例:依据整除的性质总人数为7、3、2的公倍数,即总人数能被42整除,结合总人数不到50人,可确定总人数为42人。
例题精讲
例1
高校某专业70多名毕业生中,有96%在毕业后去西部省区支援国家建设。其中去偏远中小学支教的毕业生占该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0%,比任职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少2人,比在西部地区参军入伍的毕业生多1人,其余的毕业生选择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问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有多少人?
A.23
B.26
C.29
D.32
【华图解析】答案选B。根据题意可知,毕业生中有
的毕业生去西部省区支援国家建设,则毕业生总数是25的整数倍,又因为共有70多名毕业生,则毕业生总数为75人,故去偏远中小学支教的毕业生有75×20%=15人,任职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有15+2=17人,在西部地区参军入伍的毕业生有15-1=14人,故去国有企业西部边远岗位工作的毕业生
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