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辽宁教师招聘 > 备考资料

2021辽宁省教师招聘打卡计划之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中国古代教育)

辽宁华图 | 2021-05-28 17:16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教师招聘网为您提供教师招聘备考资料:2021辽宁省教师招聘打卡计划之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中国古代教育)。更多教师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教师招聘网频道(http://ln.huatu.com/jiaosh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

  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古代中国

  (1)夏、商

  据文献,我国夏朝就有了学校,但尚未得到考古材料的确切证明,殷朝有学校已从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庠”。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周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之为“学术官守”。学在官府具体表现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那时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

  西周的“国学”专门为奴隶主贵族阶级设置。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可知,“国学”按照年龄和程度不同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西周的“乡学”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按照《周礼》记载:“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官学体系的情况。

  西周教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周礼》有记载: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所谓“乡三物”即六德、六行、六艺。

  基本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承担着政治宗法及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为“六艺”之首,也是“六艺”的核心内容。

  “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包含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乐”:类似综合艺术课,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包含乐德、乐语、乐舞教育;

  “射”与“御”:军事训练课,“射”是指射箭,“御”是指驾车;

  “书”与“数”:基础文化课,“书”是指书写文字,“数”是指计算、算法。

  (3)春秋战国时期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东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因其建立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稷下学宫是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其办学特色表现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齐王的“智囊团”或“咨询机关”;教师待遇优厚;学无常师,加入和退出不受人数和时间的限制;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派别众多,通常认为私学的首创者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其中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则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其中儒、墨两家被称为四大私学中的“显学”。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①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学派,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仁”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孟子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明人伦”。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则止”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

  ②墨家学派

  代表人物:墨子

  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思维能力的教育上,他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翟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前两种都不可靠,必须重视说知,通过说知来获得知识是最重要的。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③道家学派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黄老学派

  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④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4)汉及其以后封建社会的教育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并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书和才、德为标准选拔官吏。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东汉灵帝时,设立鸿都门学,这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时期还有专门的贵戚学校宫邸学。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是汉代的中央官学。汉代地方官学统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其发展始于景帝末年、武帝初年的“文翁兴学”。汉代私学十分发达,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蒙学”,相当于小学程度,主要进行儿童启蒙阶段的教育;一为“精舍”,相当于太学程度,主要进行专经教育。

  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隋初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时期定十科举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隋炀帝设立国子监,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设置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唐承隋制,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且在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备考资料:2021版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基础知识教材+历年真题及专家命题预测试卷2本

  2021教师招聘交流群:1017490880【点击群号一键加入】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