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已发布。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已发布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0月14日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开始报名,11月25、26日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已发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类比推理之包含关系
各位小伙伴,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判断推理科目类比推理模块里的包含关系知识点。众所周知,类比推理题目的重点是观察和分析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而包含关系的意思指的是一个词的概念所代表的集合存在于另一个词概念的集合里。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的集合包着一个小的集合。
在包含关系里细分为两种小关系,分别是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如果能够用“A是B的一种”,那么A和B就是种属关系,或者某种程度上当“A就是B”时,A和B也是种属关系。而如果能够用“A是B的一部分”,那么A和B就是组成关系。比如“柳树:树”这一组词汇,就可以说“柳树是树的一种”或者“柳树就是树”,所以柳树和树属于种属关系。而又比如“树叶:树”这组词汇,并不能说“树叶是一种树”,只能够说“树叶是树的一部分”,所以树叶和树就属于组成关系。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相信各位小伙伴也能明确区分和辨别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了。而在考题当中,也常常会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甄别这两种关系。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很少会考察大方向的“包含关系”,更多的是考察小方向的“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而有部分考生为了做题节省时间就会踩到题目所设置的坑当中了。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去分析如何在答题过程中锁定正确答案:
【例1】节能:环保
A.贪污:腐败
B.文明:文化
C.秋天:节气
D.运动:休闲
分析题干词汇关系,“环保”指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节能”是“环保”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A项:“腐败”指行为堕落,特指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贪污”是“腐败”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C项:“秋天”是季节,“节气”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运动”与“休闲”,可以构成“休闲运动”,“休闲”与“运动”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例2】( ) 对于 五音 相当于 ( ) 对于 七情
A.角律; 情思
B.宫商; 思悲
C.五声; 六欲
D.四书; 六律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角”是“五音”之一,“角律”与“五音”无明显逻辑关系,“情思”指情意、情感、情绪、心思,“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宫商”是“五音”的一部分,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思悲”是“七情”的一部分,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五声”又叫“五音”,二者属于全同关系,“六欲”与“七情”都是心理反应,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音”无明显逻辑关系,“六律”是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与“七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加强论证 非因果论证
在公考的判断推理模块中,逻辑判断让很多考生最为头疼,而逻辑判断中最头疼的是论证类题型,成为大家“成公之路”的绊脚石。近年来,命题人加强了对论证有关知识点的考察,21年国考试卷(副省级)的10道逻辑判断题目中,论证类有7道,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论证类知识点可分为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两类,加强论证中根据论点以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又可分为因果类和非因果类,这种人为分类是为了帮助考生“对症下药”,快速而准确的选择正确选项。接下来就加强论证的有关知识点进行简单梳理,帮助大家学习论证类题目。
一.做题前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论证的五要素,分别为论题(类似于辩论赛中的话题,抛出的问题)、论点(类似于辩论赛中正反方所持的观点)、论据(使有关论点成立或不成立的证据)、论证方式(由论据推导论点的思维过程)、前提(使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守三个原则:1.论题一致2.论据真实有效3.未来论据不能解释现在论点。
二.解题思路:拿到题目首先读设问,当出现“最有力地支持/加强以上观点的一项是…”“下列不能支持/加强以上观点的一项是…”、“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这一类提问方式时可判定其为加强论证题目;其次通读题干找论点,论点怎么找?①结合设问方式:判定题型读题干时注意是否出现“专家/学者”等对象,若出现,注意题干中这类人的观点。②找关键词:注意题干中表示“观点”“建议”“结论”的词,如“研究显示、因此、建议、认为”等;③首位句原则:论点常常会出现在题干的开头和结尾处,应引起注意;当判定为非因果类题型后有以下几种加强方法。
三.加强方式(可结合论证五要素帮助理解):①增强论点(通过解释、重申论点进行加强)②增强论据:分为两种,一种是补充一个正面论据,另一种是解释原有的论据,二者均可起到加强作用③从论证方式入手:搭桥(将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和补充前提(这是论点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基础)。
典例分析
例1.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再创历史新高。眼下为了“抢”人才,不少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新政。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你希望就业的城市”这一问题时,六成受访者选择二线城市,三成受访者选择一线城市,仅一成选择三四线城市。这主要基于生活成本、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的综合考量。80.5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等生活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换个更直白的说法,就是一线城市居之不易,于是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
下列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一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B.综合考虑生活成本与发展机会,二线城市更受毕业生青睐
C.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四线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机会有限
D.高房价令毕业生对一线城市望而生畏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
论据:80.53%的受访者认为房价等生活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一线城市居之不易。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一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具有发展空间,与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加强论点。明确指出综合考虑生活成本与发展机会后,二线城市更具优势,更受毕业生青睐,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三四线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机会有限,说明不选三四线城市,但与大学生就业首选二线城市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高房价令毕业生对一线城市望而生畏只说明了为什么不选一线城市,但未说明为什么首选二线城市,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例2.近年来,一些鸟类学家发现某市农村地区的麻雀数量越来越少,而城区的麻雀数量却逐年递增,它们将巢筑在居民房屋的墙洞或室外的许多建筑墙体孔穴中。因此,有鸟类学家认为,该市的城区正变得越来越适宜麻雀的生存。
下列选项中,最不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A.该市开展了许多保护鸟类的公益活动,增强了人们保护鸟类的意识
B.近年来,该市城区增加了绿化面积,极大改善了城区生态服务功能
C.该市农村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农药显著影响了麻雀的存活率
D.除了昆虫等天然食物外,城区的生活垃圾为麻雀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该市的城区正变得越来越适宜麻雀的生存。
论据:城区的麻雀数量在逐年递增,它们将巢筑在居民房屋的墙洞或室外的许多建筑墙体孔穴中。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该市居民保护鸟类的意识在增强,所以更适合麻雀的生存,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该市生态环境改善了,所以更适合麻雀的生存,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农村不适合麻雀生存,并未提及市区是否适合麻雀生存,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市区可以为麻雀提供更多的食物,所以更适合麻雀的生存,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例3.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形成于38亿年前,大部 格陵兰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形成于 38 亿年前,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通过这些蛇纹石,人们可以断定格陵兰岛在远古时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A.这些蛇纹石化石的年代和特征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而后者曾是一片海底大陆
B.蛇纹石是两个大陆板块在运动中相互碰撞时挤压海底大陆而形成的一种岩石
C.蛇纹石中碳的形状呈现出生物组织特有的管状和洋葱型结构,类似于早期的海洋微生物
D.由于大陆板块的运动才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大陆,在板块运动发生之前,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汪 洋大海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格陵兰岛在远古时可能是一块海底大陆。
论据:有大量远古的岩石化石埋藏在格陵兰岛地下,它们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整齐的堤坝,也被称为蛇纹石。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新论据。举例说明格陵兰岛的蛇纹石与伊苏亚地区发现的一致,属于类比加强,但并不能作为得出题干结论的前提,排除;
B项,建立联系。在“蛇纹石”与“海底大陆”之间建立了联系,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属于前提,符合;
C项,无关选项。蛇纹石中碳形状呈现出的生物结构,与海洋微生物类似,并不代表一定存在过海洋微生物,也就不能推测这里一定是海底大陆,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没有涉及“蛇纹石”和“格陵兰岛”的描述,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在备考前期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习题加深印象,打好基础;熟练以后通过大量做题,找“题感”,同时提升做题速度和准确性,拿分才是王道,不必对做题方法死搬硬套。
数量关系备考技巧:工程问题巧赋值
说到公考,不少考公人的瞬间反应便是:要考很多模块,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数量关系简直难于登天!
那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资老师,客观来说,数量关系这个模块确实会出难题,比如:排列组合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但并不是所有题都难,比如:工程问题,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轻轻松松让你对的稀里糊涂,不信我们一起来看。
那么,我们一般把有什么特征的题型界定为工程问题呢?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涉及到工程量的问题,都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工程问题,比如:修桥、铺路,建学校等等。但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涉及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都可以理解为工程问题。
那么,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什么知识点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工程问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1、核心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注:(1)当工作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呈正比例;
(2)当工作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呈正比例;
(3)当工作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呈反比例。
2、高频考法题干特征
给定时间型:题目中只给定不同主体的完工时间,其余量未知;
效率制约型:题目中不仅给定工作时间,还给出效率的比例倍数关系。
3、解题思路:赋值法
给定时间型:先赋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再求效率,最后求所求量;
效率制约型:先按照效率比赋值效率,再求工作总量,最后求所求量。
看吧,是不是非常好理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高频考法在真题中具体是以什么样子呈现的?又是如何用方法来解题的?
【例1】一项工程由甲、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分别需50天和80天。若甲、乙工程队合作20天后,剩余工程量由乙、丙工程队合作需12天完成,则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是:
A. 40天
B. 45天
C. 50天
D. 60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给定时间型,用赋值法解题。
因此,选择D选项。
【例2】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效率之比为4: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做6天,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8天,最后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天刚好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工程队或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则甲工程队所需天数比乙工程队所需天数多多少天?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至此,相信大家对工程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说想要顺利高分上岸,其实并不是完全放弃数量关系,而是选择出不难的部分快速拿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我们公考测试的是大家合理取舍的能力,而对于数量关系,我们就把像工程问题这一类简单且高频的考点稳稳拿下,那么上岸便指日可待了。
最后,再给大家巩固和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