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4盘锦国考大纲

辽宁华图 | 2023-10-15 08:02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考大纲。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考大纲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考生可于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4)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25、26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警英班【行测+申论+公安专业科目】

  2024公务员领航礼包4.0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盘锦国考大纲,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数量关系备考技巧:工程问题巧赋值

  说到公考,不少考公人的瞬间反应便是:要考很多模块,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数量关系简直难于登天!

  那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资老师,客观来说,数量关系这个模块确实会出难题,比如:排列组合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但并不是所有题都难,比如:工程问题,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轻轻松松让你对的稀里糊涂,不信我们一起来看。

  那么,我们一般把有什么特征的题型界定为工程问题呢?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涉及到工程量的问题,都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工程问题,比如:修桥、铺路,建学校等等。但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涉及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都可以理解为工程问题。

  那么,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什么知识点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工程问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1、核心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注:(1)当工作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呈正比例;

  (2)当工作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呈正比例;

  (3)当工作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呈反比例。

  2、高频考法题干特征

  给定时间型:题目中只给定不同主体的完工时间,其余量未知;

  效率制约型:题目中不仅给定工作时间,还给出效率的比例倍数关系。

  3、解题思路:赋值法

  给定时间型:先赋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再求效率,最后求所求量;

  效率制约型:先按照效率比赋值效率,再求工作总量,最后求所求量。

  看吧,是不是非常好理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高频考法在真题中具体是以什么样子呈现的?又是如何用方法来解题的?

  【例1】一项工程由甲、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分别需50天和80天。若甲、乙工程队合作20天后,剩余工程量由乙、丙工程队合作需12天完成,则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是:

  A. 40天

  B. 45天

  C. 50天

  D. 60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给定时间型,用赋值法解题。

  因此,选择D选项。

  【例2】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效率之比为4: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做6天,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8天,最后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天刚好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工程队或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则甲工程队所需天数比乙工程队所需天数多多少天?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至此,相信大家对工程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说想要顺利高分上岸,其实并不是完全放弃数量关系,而是选择出不难的部分快速拿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我们公考测试的是大家合理取舍的能力,而对于数量关系,我们就把像工程问题这一类简单且高频的考点稳稳拿下,那么上岸便指日可待了。

  最后,再给大家巩固和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言语理解备考技巧:意图题“合理引申”的界定

  意图判断题是国联考里的必考题型,而且也是难度稍大的题型,之所以同学们学起来头疼,就是因为对“合理引申”理解不够透彻,意图题的做题思路就是先找到文段重点内容,之后分情况处理。如果文段重点是观点或是对策,那么答案只需要同义替换即可,与做主旨题无异;如果文段重点是问题,那么我们在选答案的时候要优先选择“合理引申”次选主旨(当选项里没有引申或引申项错了)。这里的“合理引申”是针对问题简单的引申,而不要过度,最常见的“合理引申”有:“应该重视/改变/提升这个问题”或“不能做/应该做与问题有关的对策”下面,我们用例题感受下。

  【例1】 文段重点: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

  选项:A.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

  B.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答案解析】B.文段重点问题是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范,那么“合理引申”应该是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条文,A没有提到文段核心问题,故排除。

  【例2】 文段重点:但是最为严重的影响,莫过于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不断扩散,并由此引发的公众的困惑和不安。

  选项:A.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

  B. 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甄别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

  【答案解析】A.文段重点是负面效应扩散引发公众困惑不安,那“合理引申”就是应该对负面效应进行抑制,B项针对的问题是“没有甄别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话题不一致,排除。

  【例3】 文段重点: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

  选项:A.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

  B.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答案解析】A文段重点是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弱,那么“合理引申”应该是要提高防治意识,B选项是具体怎么提高的对策,文段没有提到具体措施,排除。

  当然,以上是选项很理想的情况,如果遇到选项里没有合理引申项或引申项错了的情况,那我们退而求其次选择主旨项,即问题的同义替换。

  【例4】 文段重点:但基因连锁分析方法缺点是分辨率有限,很难准确地定位到单个基因上。

  选项:A.基因连锁分析方法存在明显缺陷

  B.基因分析有助于精准治疗遗传病

  【答案解析】A. 文段重点是基因连锁分析方法缺点是分辨率有限,本来要选“应该重视基因连锁分析法的分辨率”的选项,但是没有,所以选择同义替换的A,而B“基因分析”扩大概念,话题不一致,排除。

  【例5】 文段重点:然而,这套复杂的计时系统没过多久便被束之高阁。无视创新,让曾经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近乎停滞。

  选项:A. 推陈出新才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B.不重视创新使中国科技趋于落后

  【答案解析】B.文段重点是无视创新,让曾经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近乎停滞。本来应该优选合理引申即“要重视创新”但是选项里没有,退而求其次选择B问题的同义替换。A错在“推陈”文段并没有提到推翻陈旧的问题且没有提到中国,所以排除A 。

  综上,意图判断题要分情况来做题,对于“合理引申”一定不能多想,就是在问题的基础上变成“重视问题”“改变问题”“要做问题的对策”等表述,如果选项没有合理引申,那么答案就是问题的同义替换,小伙伴们,要加强练习哦!

  常识判断备考技巧: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名人们

  一、背景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是我国近几年最热门的外交话题,不仅顺应世界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而且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目前,中国与近两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的建立源自于古代丝绸之路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那些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们也再次成为考试的热点。

  二、古代对外交流的名人们

  (一)张骞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奉汉武帝之命,由长安出发,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丝绸之路”。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二)法显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代表作品为《法显传》又称《佛国记》,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法显是中国经陆路到达印度并由海上回国,而留下记载的第一人,他还参加翻译从天竺取回的佛经《摩诃僧祗律》、《大般泥洹经》等。

  南沙群岛有法显暗沙以示纪念。

  (三)玄奘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世称三藏法师(精通经藏、律藏、论藏),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曾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佛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

  (四)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

  王玄策是西藏——印度路的主要开拓者,促进了唐朝和五天竺国的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

  王玄策在印度摩伽陀(摩揭它)国取制糖法,并且带回了制糖工匠,唐太宗下诏扬州送上诸蔗,用此法制作的糖,其颜色味道品质远超过西域制的糖。

  (五)鉴真

  鉴真,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唐代高僧,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第六次东渡被迎入首都奈良东大寺,戒授新戒,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

  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六)郑和

  郑和,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世称“三保太监”。

  郑和七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

  李 克 强在《历史的航道 崭新的坐标 扬起的风帆》一文中曾评价,郑和维护正义、兼济天下的事迹,正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地区国家绵延至今的共同精神财富与文化基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