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沈阳国考新公告。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沈阳国考新公告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3年10月14日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考生可于2023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4)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25、26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图书推荐: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国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系统详述 】
【国考公告】【国考大纲】【国考职位 】【报名入口】【报名条件】【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年沈阳国考新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数量关系备考技巧:工程问题巧赋值
说到公考,不少考公人的瞬间反应便是:要考很多模块,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数量关系简直难于登天!
那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资老师,客观来说,数量关系这个模块确实会出难题,比如:排列组合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但并不是所有题都难,比如:工程问题,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轻轻松松让你对的稀里糊涂,不信我们一起来看。
那么,我们一般把有什么特征的题型界定为工程问题呢?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涉及到工程量的问题,都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工程问题,比如:修桥、铺路,建学校等等。但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涉及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都可以理解为工程问题。
那么,在工程问题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什么知识点才能解决这类问题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工程问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1、核心公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注:(1)当工作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呈正比例;
(2)当工作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呈正比例;
(3)当工作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呈反比例。
2、高频考法题干特征
给定时间型:题目中只给定不同主体的完工时间,其余量未知;
效率制约型:题目中不仅给定工作时间,还给出效率的比例倍数关系。
3、解题思路:赋值法
给定时间型:先赋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再求效率,最后求所求量;
效率制约型:先按照效率比赋值效率,再求工作总量,最后求所求量。
看吧,是不是非常好理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高频考法在真题中具体是以什么样子呈现的?又是如何用方法来解题的?
【例1】一项工程由甲、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分别需50天和80天。若甲、乙工程队合作20天后,剩余工程量由乙、丙工程队合作需12天完成,则丙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是:
A. 40天
B. 45天
C. 50天
D. 60天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给定时间型,用赋值法解题。
因此,选择D选项。
【例2】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效率之比为4: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做6天,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8天,最后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天刚好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工程队或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则甲工程队所需天数比乙工程队所需天数多多少天?
A. 3
B. 4
C. 5
D. 6
【答案】C
至此,相信大家对工程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说想要顺利高分上岸,其实并不是完全放弃数量关系,而是选择出不难的部分快速拿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我们公考测试的是大家合理取舍的能力,而对于数量关系,我们就把像工程问题这一类简单且高频的考点稳稳拿下,那么上岸便指日可待了。
最后,再给大家巩固和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
常识判断备考技巧:宪法宣誓制度
在行测常识判断中,《宪法》是经常考到的题目,而宪法宣誓制度更是行测常识判断中的重要考点。接下来,华图教育老师将从宪法宣誓制度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法的解析,帮助我们的同学们进行行测常识中高频考点梳理。
【例】下列人员中,在正式就职时应当公开向宪法宣誓的有( )
A.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的国家工作人员
B.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C.党委组织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ABD
【华图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宣誓制度。《宪法》第2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根据2018年2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修订,需要进行宪法宣誓的人员有: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因此ABD均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情况,都需要宣誓,当选,C不属于宣誓情况,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项。
【相关考点】
1、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个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2、2018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订,新的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3、宪法宣誓制度对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016年国考常识考点)
4、组织机构
(1)全国人大主席团组织全国人大选举或决定产生的人员的宣誓仪式
(2)委员长会议组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产生人员的宣誓仪式
(3)监察委副职、最高法、最高检副职、审判员、检察员的宣誓仪式分别由监察委、最高法、最高检组织
(4)驻外全权代表的宣誓仪式由外交部组织
(5)地方工作人员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由省级常委会参照本决定制定
5、宣誓的具体组织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本决定制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数量关系备考技巧:逆向思维巧解概率问题
历年国考数量关系题型中,概率问题也是一种考察频率高,题目设置灵活 ,做题方式多样的高频题型,尤其是在加入了分类分步的考察后,技巧性变的更强了。今天小编就着重介绍一种巧解概率问题的思维方法给各位备考的小伙伴,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起到帮助。这个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起到化繁就简的效果;好了,快上车,咱们这这就开始。
通过上面两个题目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在遇到概率计算这类题型时,临危不乱,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情况,把正面计算和反面计算灵活结合起来使用;当遇到正面计算分类较多而反面计算相对简单时,就可以优先计算反面概率,就可以快速解出正确答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