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试题资料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试题资料

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24年(10月27日)

辽宁华图 | 2024-10-27 08:31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24年(10月27日)。更多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24年(10月27日)

  >>>>>>扫码随时咨询国考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单选题)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________于美苏技术的飞跃发展,乃开始对技术正视,1956年的白皮书是技术教育的绿灯,继而技术学院纷纷成立。今天,科技已经普遍成为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大学教学与研究来说,不但再没有轻忽“实用性”知识的现象,实用性知识已与纯理论知识完全________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叹 并驾齐驱

  B.震惊 等量齐观

  C.钦羡 齐头并进

  D.嫉恨 不分伯仲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乃开始对技术正视”可知,该空体现丘吉尔对美苏技术进步的态度是肯定的,并且有向美苏学习的意思,不应填入含消极感情倾向的词。D项“嫉恨”形容因忌妒而愤恨、憎恨,含贬义,与文段感情倾向不符,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不但再没有轻忽……已与纯理论知识完全________了”可知,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但没有轻忽,也就是不但重视了“实用性”知识,而且已经把实用性知识看得与纯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了。所以填入的词语应与“轻忽”相对,体现出对事物的看法。A项“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C项“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二者均没有体现对事物的看法,排除A项和C项。B项“等量齐观”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惊叹:惊讶赞叹。震惊:形容大吃一惊。钦羡:钦佩羡慕。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单选题)上世纪70—90年代,带有多个短波波段的便携式收音机是全球流行的小电器,人们通过短波收听国际新闻,追逐世界流行,甚至通过短波学外语、交笔友。“十波段”便携式收音机的落魄始于上世纪末网络时代的到来,同样是追逐国际信息,网络资讯不论速度、数量、覆盖面各方面都远胜传统的短波电台,强大的网络冲击令许多老资格的短波电台或关门大吉,或转入在线服务,或缩减语种、波段、广播时长,红极一时的“十波段”自然也就“________________”了。

  填入上文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D.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出现在最后一句,重点分析上文,上文先讲“十波段”收音机流行于上世纪70—90年代,然后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短波电台渐渐衰落,“十波段”收音机也随之无法存在下去。由此可知,此空应体现“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之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符合上述信息。A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C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形容言语没有文化水平,就不能流传很远;D项“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指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三者项均与文意无关,排除A项、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 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他们遇事急躁 ,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年轻人遭遇挫折是难免的

  B.年轻人追求高频率、快节奏,无法安静下来

  C.做事应当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D.保持安静才能做出有效的方案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强调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随后通过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进行 反面举例,解释了年轻人遇事急躁,做事浮躁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因此文段的主旨句是第一句话。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 项和B 项:年轻人为举例部分,非重点。D 项:“才能做出有效的方案”无中生有。

  (单选题)解读作品是难事。古往今来,文学家、评论家、思想家,甚至革命家都对一部部经典作品有 所解读。然而,这种现象更多的存在于“大作家”和“重头作品”上。因为“大”和“重”,文本所要表达的 信息就更多,生出的议论也就更多。________________?恐怕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能有机会体会到。但是 ,阅读的主体总是千差万别,无论多么专业的评论者,都无法避免站在自身的立场和角度,带着自己对于文学 的要求,从自身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解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解读呢

  B.而作家真正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

  C.如何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解读呢

  D.而怎样才能弄明白作家的创作动机呢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提到解读作品是难事,古往今来评论者解读的都是“大作 家”和“重头作品”。随后横线上提出一个设问,之后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恐怕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本身才能 有机会体会到”,然后通过“但是”进行转折,强调“评论者都是从自身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解读”,做不到 “通过阅读文本本身去体会”,所以横线处所要填的问题可以通过回答来推知。根据回答“恐怕只有通过阅读 文本本身才能有机会体会到”推知,问题应该围绕“怎样才能体会到文本(作者)要说什么内容呢”来展开。故 横线处应填入表达此意思的句子。

  第二步,对比选项。B选项与文段的核心话题一致,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回答可知问题是“如何才能体会内容”,而非强调解读时所秉持的态度“客观公正”,与下 文话题衔接不一致。C项和D项:“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解读”“弄明白作家的创作动机”都非针对回答推 知的问题,与下文话题衔接不一致。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24年(10月27日),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表、报考指导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