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试题资料

首页 > 辽宁社会工作者 > 试题资料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练习题2024年(12月8日)

辽宁华图 | 2024-12-08 08:31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辽宁社工考试备考文章: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练习题2024年(12月8日)。更多2024年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shehu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社区工作者专属客服:点击社工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备考文章: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练习题2024年(12月8日)

  >>>>>>扫码随时咨询社区工作者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单选题)对称推断法是辨析文言词义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对运用了对偶修辞格或排比修辞格的句子内部已知词语词义的分析,推断其位置相对的文言词义的一种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使用了对称推断法的是:

  A.归有光《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其中的“也”,表判断的语气词,可不译

  B.吴均《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其中的“箭”为名词,可据此推断“奔”也为名词,为“奔马”的意思

  C.《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其中的“砺”,形旁为“石”,说明“砺”与“石”有关,意思是磨刀石

  D.《旧五代史·冯道传》:“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成语“不言而喻”中的“喻”为“知晓”的意思,可据此推断此句中的“喻”为“知晓”的意思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通过对运用对偶修辞格或排比修辞格的句子内部已知词语语义的分析,推断其位置相对的文言词义的一种方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并没有运用对偶修辞格或排比修辞格手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用“箭”推断“奔”的含义,符合定义,当选;

  C项:“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其中的“砺”,形旁为“石”,说明“砺”与“石”有关,意思是磨刀石,并没有进行推断其相对文言词义,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并没有运用对偶修辞格或排比修辞格手法,不符合定义,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社会发展史表明,和对食物的追求一样,人类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未变,如果我们将这种追求称为“艺欲”的话,“艺欲”不会像“食欲”那样在满足后减弱,反而会不断增强,这种增强________________。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是独自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欣赏一部影视剧或听一场音乐会,也会产生与人交流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反过来又会刺激和增强新的文艺需求,此种新需求主要不是重复欣赏某部作品,而是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推动着文艺需求更多元丰富

  B.强化了人们对文艺需求的敏锐感知和迅速回应

  C.使文艺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嵌入人们生活

  D.主要表现为渴望获得质量更优的文艺作品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分析上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文段中间,承上启下。前文说到“艺欲”不会像“食欲”那样在满足后减弱,反而会不断增强,后文说到了前文提到的“增强”会刺激新的文艺需求,希望欣赏到更加精良的作品。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应与此话题一致。

  第二步,辨析选项。D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多元丰富”与下文话题不一致。B项:“人们对文艺需求的敏锐感知和迅速回应”无中生有。C项:未提及“精良的文艺作品”与下文话题不一致。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辽宁社工招聘考试文章: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练习题2024年(12月8日),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课程

  辽宁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课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