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在哪里查看

辽宁华图 | 2025-01-07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在哪里查看。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辽宁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在哪里查看

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

  2025辽宁公务员考试笔试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华图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做充分准备,争取一次上岸。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辽宁省考公告将在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报考指南>>>>(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图书>>>>

  扫码领取历年省考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辽宁公务员考试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地市,完整版可扫码免费获取!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省考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高分经验

  【辽宁省考公告】【省考大纲】【省考职位 】【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年盘锦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在哪里查看,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单选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均由简单线条组成,考虑一笔画。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题干图形均可一笔画成,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局部元素方向不同,考虑旋转和翻转。

  第二步,十六宫格式,且图形外部出现箭头,按照箭头指引方向找规律。

  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图形顺时针依次旋转90°(图中5个空白格可视为隐藏了图形),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有调查发现,某镇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由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村庄其农业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村庄。据此有人认为,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更重视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而农业产业发展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往往较好。

  以下选项中属于上述论证过程中隐含前提的是( )。

  A.农民收入是评价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B.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往往有更多农业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C.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只能用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衡量

  D.不同村庄农民收入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前基本持平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论据。

  论点: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往往较好。

  论据: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更重视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而农业产业发展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建立联系。在论据增加农民收入与论点乡村振兴工作成效之间建立联系,属于前提。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往往有更多农业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成效无关,排除。

  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只能”用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衡量,意味着“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是影响“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唯一条件,间接说明论据中的“农民收入”这一条件无法衡量“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不同村庄农民收入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前基本持平,但论点比较的是某一村庄开展乡村振兴前后的情况,而不是不同村庄的情况,不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单选题)电视剧《功勋》选材于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经历,下列关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与其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①《黄旭华的深潜》讲述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

  ②《无名英雄于敏》讲述了抗美援朝英雄于敏扎根贫困山区的故事

  ③《孙家栋的天路》讲述了“两弹一星”科学家孙家栋开拓航天事业的故事

  ④《默默无闻张富清》讲述了核物理学家张富清隐姓埋名从事氢弹开发的故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

  第二步,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①正确。

  孙家栋,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③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②错误。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④错误。

  (单选题)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紫色的蝴蝶兰花溶液作为酸碱指示剂,其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则显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盐水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溶液呈红色

  B.在纯净水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溶液呈无色

  C.在苏打水中滴入蝴蝶兰花溶液,溶液呈黄色

  D.在酸或碱性溶液滴入蝴蝶兰花溶液后,变色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化学检验方法。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盐水是NaCl,为中性的,遇蝴蝶兰花溶液为紫色,A选项排除;

  B项:纯净水为弱酸性,遇蝴蝶兰花溶液为红色,B选项排除;

  C项: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为碱性,所以遇蝴蝶兰花溶液为黄色,正确;

  D项:指示剂遇酸或碱性溶液变色,是由于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从而使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D选项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超极化:指先列举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然后再列出更为极端的情况,从而达到层层推进效果的表达手法。

  下列不属于超极化的是:

  A.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B.洞天有路不知处,绝顶异香难更闻

  C.怕说万山天样远,房陵更在万山西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单定义,考查“超级化”,其关键信息为:

  ①先列举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然后再列出更为极端的情况;

  ②从而达到层层推进效果的表达手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意思是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扶桑已在渺茫中”符合“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家在扶桑东更东”符合“更为极端的情况”,符合“层层推进”,符合定义;

  B项:“洞天有路不知处,绝顶异香难更闻”意思是通往山的最顶峰的道路难以找寻,奇异的香味难以闻到。两句描述的对象分别是不同的极端的情况,不符合“层层推进”,不符合定义;

  C项:“怕说万山天样远,房陵更在万山西”指的是你我相隔万重山就像天涯那样遥远,而我所在的房陵又远在万重山的西边。“怕说万山天样远”符合“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房陵更在万山西”符合“更为极端的情况”,符合“层层推进”,符合定义;

  D项:“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指的是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平芜尽处是春山”符合“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行人更在春山外”符合“更为极端的情况”,符合“层层推进”,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