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营口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网站

辽宁华图 | 2025-01-17 08:05

收藏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营口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网站。更多2025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400-024-1113。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营口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网站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于2025年1月14日发布,参加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可点击下方图片查询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图片: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合格分数线 >>>>

  点击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首批进面名单 >>>>

  2025国家公务员面试课程

  2025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推荐

  >>>>>>扫码随时咨询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营口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网站,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2025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资料、备考技巧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担心在面试考场上太紧张了,怎么办?

  紧张怎么办?遇到面试就“好难”,这是很多考生担心的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说,紧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应对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适度的紧张可以让自己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发挥出最好的状态;然而过度的紧张则可能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全身哆嗦、语不成句等情况。

  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呈现出的是过度紧张的状态。至于如何消除过度紧张的状态,做到以下的“三早三不”很必要。

  第一,早面对,不回避。“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面试考场上,勇敢的人更容易取胜。所以既然要面试,就要勇敢地面对紧张的问题、接受紧张的问题,再正确归因。紧张的常见原因有:面试准备不足、心理负担过重、面试经验不足、腼腆害羞、不够自信等,考生只有勇敢直面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第二,早准备,不侥幸。“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紧张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消失,与其抱着侥幸心理,不如提早准备,让自己有更多的底气。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具体的准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形式方面。既需要学一学面试礼仪,向考官呈现出自信大方、稳重干练的考生形象,也要练一练语言表达,保证在考场上流畅自然、应付自如;第二个方面:内容方面。需要从常见的热点现象、主席讲话、政策方针中着手了解答题内容,并能够多加练习解决问题、组织活动、情景模拟等题型,了解常见题型的特点及应对思路,关键是通过常态的答题训练,特别是考场模拟训练,掌握答题技巧,熟知考试流程,轻松应对每种题型,从容面对面试考场。消除紧张感,绝非一日之功。

  第三,早调节,不心慌。有些考生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紧张,甚至紧张得睡不着,这就需要及早做好心理调节。譬如通过听音乐、听故事等分散注意力,通过“我最棒”“我可以”等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降低心理预期减少心理负担,通过深呼吸调整心理状态;又或者可以在每天练习答题的时候给自己进行录像,通过每次的对比找到自己进步的地方,从而提升自信心。

  消除紧张,最好的你,就在前方。勇敢、自信、从容就是战胜紧张的“法宝”。

  劝说类面试结构化几点应对方法

  随着面试考察形式的不断创新,对于人才的选拔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考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知识储备融合性展现。当然思辨能力是关键,知识储备是前提,这言语表达的能力才是答好题目的基础。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当考生连最基本的表达能力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很难在压力情境之下把一个事情说得非常明白和清晰,很难有一个很好的发挥,必然不会获得考官的青睐,这当然也不符合一个准公务人员的基本素养。这也是大部分初学考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言语表达能力的突破。

  一、培养表达欲望,建设强大的心理支撑是第一步。面试开课之初就要强调,强大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心理素质掌握方法之后的时效性。

  具体来说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心理素质提升并不是走捷径,二是要树立,立足平常,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心中有粮,遇事自然不忙。

  (二)、回顾学生生活成长历程,明确优势,扬长避短,娓娓道来这本身就是亮点。

  (三)、面对考试,降低自我期望,降维度打击,无需刻意追求出彩。

  (四)、放平心态,考试即是自我展示,做为晚辈向您来报道。

  (五)、分享展示,利用授课的不同阶段进行有点轰炸,相信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是绝对可以克服,并胜出的。

  二、积累表达技巧,模拟模仿是速成的关键点。那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表达素材,例如带着考生去设置情景模拟,以不同的切入技巧。让考生跟着去模仿。另一方面,多关注主播说联播的电视节目,模仿其表述的方式、逻辑、情感色彩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做到以情动人。

  三、表述方法要干净,这个就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诚然我们和沟通对象惊醒沟通其最主要的目的事帮助其解决问题。想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势必需要理解沟通对象的处境、压力、矛盾以及她所处的网络。在这一接触上,考生往往喜欢讲的内容事威逼利诱的,例如:你怎样做有什么危害,怎要做自己有什么好处。这背后的逻辑不难发现其实是在拿社会大压力的背景来压迫沟通对象,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更何况在考场上也会引起考官的反感。还有的考生会在劝说的时候只谈宽慰的话“相互理解、彼此帮助、来都来了、快过年了、既定事实”等。这些也不能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的表达显得啰嗦,让人不得其要领。所以我们最终能劝导好别人,跟别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是问题的关键。这个行动方案可包括当前自我内在的调节,外在的行动的改变。直接有效的手段加效果,间接来看长远的机制和方案。符合逻辑实操可行,从而获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取得不俗的成绩。

  结构化面试技巧之提干破题技巧

  计划组织能力是结构化面试中常见考点之一,面对计划组织类的题目,大家往往看到计划组织都会觉得很难。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利用题干信息破题,从而完成题目作答。

  【例题】为了挖掘与弘扬良好家风,在社区进行家风评选活动,领导让你组织,你认为重点做好哪几方面?

  解读:审清题干目的为王。明确活动的目的当中一些限制性的条件,有利于帮助思考答题环节和各个重点要素。

  (1)在这道题目当中虽然任务主要是评选,但是在题目第一句话中有“挖掘、弘扬”这些信息,所以需要在开展前期做好良好家风的挖掘,鉴于实际情况,很多家庭的家风没有具象化的体现,所以做好挖掘是必要工作。

  (2)而“弘扬”就是可以在评选过程当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做好宣传,例如,在评选家风的时候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扩大宣传。

  【例题】为了推进本市养老服务的发展,领导让你调查养老服务需求,不会如何开展调查?

  【例题】你是社区民警,准备在社区做一次防诈骗宣传活动,你会如何组织?

  【例题】你是一名学生干部,准备在学校组织一场运动会,你会如何组织?

  解读:考虑到做好的标准。对于调研来说是要达到真实有效,对于宣传来说是达到全面、影响力大,但是对于活动类问题做好的标准却是因人而异,联系实际想到自己所认知的类似活动怎么样才算好。

  (1)例题2当中是一个调查,审清楚目的后就需要得到需要调查的信息,这就能保证信息是有效信息,比如说老年人子女的工作信息就不算是有效信息,因为并不能帮助推进养老需求服务,但是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信息就能帮助我们推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更加针对性。同时通过问卷向老人了解的话就不一定会获得真实信息,可以通过询问老人子女,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方式获取真实信息。以上两方面阐述如何达到真实有效。

  (2)例题3是宣传活动,目的是为了让社区居民防范诈骗,所以做到全面应该要确定社区的所有居民,但是要达到影响力强就应该针对每种对象确定针对性的内容和方式,比如说对于常见的诈骗人群:老人或者学生,主要宣传在保健品售卖和电信短信与家人相关的诈骗手段防范,而学生主要是宣传创业融资或者学费等诈骗防范。

  (3)运动会其实有很多种形式,有些人的认知里运动会主要的做好标准是井然有序,有些人是创新,有些人觉得需要达到全民参与,所以在答题过程中不一定每一个标准都要想到,但是往往想全面是我们答活动类题目的一个指导思想。

  【例题】为了提升村民的科学种植技能,某村开展了一次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活动,但是在最先开展期间出现了有些村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问题,领导让你重新进行此次活动的组织,你会如何组织?

  解读:限制问题的解决。题目中出现一些问题条件,不能一味的去解决问题、规避问题,要回归题目任务并且协调解决问题。

  (1)村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农民农忙或者工作时间不确定导致的,所以在前期可以调查参与农民的休息和工作时间的分配。

  (2)根据时间进行不同课程类型的设计,包括线上线下,也可以进行记录并且发放课程录音、录像,之后下发课程表。而不能仅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