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2025营口市省考怎么报名

辽宁华图 | 2025-01-18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营口市省考怎么报名。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辽宁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营口市省考怎么报名

辽宁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 点击图片查看报名入口:2025年1月19日9:00至1月23日24:00)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5年1月 16日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511个岗位共计7841人!网上报名时间2025年1月19日9:00至1月23日24:00。已缴费的报考者,打印准考证时间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推荐阅读:

  【备考图书】【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省考考介绍 】【备考指导】【 试题资料 】【 备考资料 】【高分经验

  【辽宁省考公告】【省考大纲】【省考职位 】【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 【笔试时间】【考试科目

  >>>>>>扫码随时咨询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营口市省考怎么报名,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判断推理备考技巧:“连锁推理”之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题型,而这种题目命题在考察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多个假言命题之间的关联,从而考察假言命题的“传递性”。这类题目该如何理清思路,快速选出选项呢?今天华图教育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假言命题的“传递性”

  所谓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指的是在假言命题的题目中,当出现多组假言命题,且命题之间相互有关联时,可以形成“连锁推理”的形式,即通过“传递性”帮助判断能推出的结论。

  比如:《论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此时,通过联结词“则”可判断上述均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且前一组推出关系中的必要条件恰是后一组推出关系中的充分条件,由此,题干的推出关系可整理为: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

  二、实战演练

  例题

  只有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才能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必须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也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以推出:

  A.不加强顶层设计就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创新驱动

  C.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充分条件

  D.只有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加强顶层设计

  【答案】A。华图解析:通过题干中“只有…才…,必要条件”等逻辑联结词,判断考查的是假言命题,翻译题干:①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②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③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④实现创新驱动⇒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整理题干,发现①②③可通过假言命题的传递性构成连锁推理的形式:⑤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

  A项,推出关系为:不加强顶层设计⇒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否定⑤的后件得到否定⑤的前件,正确。

  B项,根据题干信息无法推出“实现创新驱动”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条件关系,错误。

  C项,由③可知,围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展开是加强顶层设计的必要条件,错误。

  D项,推出关系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肯定⑤得后件无法得到肯定的前件,错误。

  经过以上得知,我们在做此类假言命题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题干所给的联结词,将题干的推出关系梳理清楚,将相关联的推出关系利用传递性整理写成连锁推理的形式,便于做题时判断选项,在熟练掌握之后,希望大家以后遇到此类题型时能够迎刃而解。

  常识判断备考技巧:郑和下西洋

  在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考查历史地理相关知识,比如著名的航海行动。

  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中,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就是郑和下西洋。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海岸线较长,沿海地区生活的人民也很多,对海洋充满求知。当时的中国可以是世界强国,有领先的经济实力和造船技术。历史封建王朝中,应该没有一个帝王不想让自己的威望传广海外。当然,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史书中有多种说法。其中《明史·郑和传》中是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威德。之所以会寻找建文帝,是源于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把自己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运用一系列政策削减藩王的势力。之后燕王朱棣带兵反抗,战争经历了四年,在这个过程中建文帝朱允炆行踪不明,后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因此他命令郑和在下西洋的同时,顺便在南方各国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次郑和下西洋都会携带着本国大量的金银财宝以及价值不菲的工艺品,而各个小国也会进献当地的珍奇动物。比如在第四次,麻林国等国使者向明廷进献“麒麟”,此“麒麟”被认为可能是长颈鹿,显示出郑和使团首次对东非沿岸国家所进行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第五次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17个国家的使节。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竟然有16个国家的使节共1200多人跟随他回到中国等一系列事件。

  郑和下西洋影响较深。政治上,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非侵略性的政治体系。当时的船队展示出了军事优势,同时又有经济上的刺激,也扩大了当时明朝的朝贡体系规模。经济上,开拓了海外贸易。而且下西洋不单单是在输出当时我国的技术,同时也在吸收国外的技术,因此对我国国内手工业生产起到促进的作用。文化上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例如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中国佛教在海外的传播。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复合题

  2018年我国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3亿吨,同比增长2.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2亿吨,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49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2%。

  (单选题)2018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总量同比增量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民航、公路、水运、铁路

  B.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C.公路、水运、铁路、民航

  D.民航、公路、铁路、水运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公式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比较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看乘积,民航(738.5万吨×4.6%,注意单位是万吨)乘积最小,其增量最小,排除A、D选项;B、C选项只需比较铁路和水运即可,铁路(40.3×9.2%)>水运(69.9×4.7%),即铁路同比增量高于水运,B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单选题)2017年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铁路的:

  A.不到100%

  B.100%—200%之间

  C.200%—300%之间

  D.超过300%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期倍数计算。

  第二步,定位表格材料。

  第三步,根据基期倍数计算公式,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分子考虑截位舍相同处理,代入数据可得2017年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为铁路的略大于2.47,不到3,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单选题)眼下涉及教育的话题,时常会出现“两军对垒”:一边是教育专家,苦口婆心地说,成功的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边是家长和老师,一致认为“考试唯大,分数至上”。专家指出,这样的“功利心”使得孩子们的天性与兴趣都被无情地扼杀了。但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家长不想方设法让孩子考名校,还能有什么更明智的选择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B.教育专家的观点脱离生活现实

  C.现在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D.家长的“功利”选择出于无奈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教育有两军对垒的情况,一面教育家强调激发兴趣,另一面家长老师认为分数至上,第二句通过专家的观点指出家长老师们的“功利心”会带来问题,最后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的主旨句,主要说明家长的“功利”选择是迫于现实压力的无奈之举。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属于背景铺垫,偏离重点。B项:属于无中生有。C项:教育扼杀天性,而文段“考试唯大,分数至上”的功利心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与兴趣,并没有说是教育导致的,不符合文意。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