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手入门

首页 > 辽宁公务员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网上报考2025沈阳省考入口是那个

辽宁华图 | 2025-01-21 08:07

收藏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网上报考2025沈阳省考入口是那个。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辽宁公务员考试群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网上报考2025沈阳省考入口是那个

辽宁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 点击图片查看报名入口:2025年1月19日9:00至1月23日24:00)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5年1月 16日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511个岗位共计7841人!网上报名时间2025年1月19日9:00至1月23日24:00。已缴费的报考者,打印准考证时间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公告 省考简章 省考职位表 省考报名时间
资讯 省考考试时间 省考报考指导 省考考试内容
资料 省考行测试题 省考申论试题 省考历年分数线
备考 笔试课程 网络课程 图书教材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扫码随时咨询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试题资料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网上报考2025沈阳省考入口是那个,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言语理解备考技巧:主旨隐藏怎么找

  在行测言语理解中片段阅读是其主要题型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在主旨观点题中文段主旨被刻意隐藏我们该如何分析。这一类型的题目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其解题的技巧性比较强,所以很多考生在考试中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错,所以大家还是要认真对待的。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做好这类题型呢?请各位考生谨记一点:看到问题想对策。具体该如何应用,接下来华图教育通过两道题目进行讲解:

  例1

  目前,流动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制度的隔离客观上强化了人口的地缘、乡缘、亲缘关系,加剧社会分化,在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一些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倒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极易激发社会矛盾。流动人口家庭成员长期分离,造成儿童监护失责、情感缺失、婚姻不稳定、留守老人和妇女受侵害等问题,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长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制度的隔离使流动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会

  B.流动人口的进入会导致城市内部出现二元结构

  C.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D.解决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分离问题是瓦解城市二元结构的关键所在

  【华图解析】C。文段首先提出流动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现状,然后从制度隔离导致的新的二元结构、流动人口与城市人口的矛盾、流动人口与家庭成员分离三个方面的社会问题说明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一现状对社会安定的不良影响。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只有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C项与之相符。故本题选C。

  例2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华图解析】C。文段首先介绍了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危害,然后分析了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与蓝藻暴发的关系。由此可合理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故答案选C。

  上述两道题目题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一个当前的问题现象,且这个现象不好、有危害,而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选项中选出一个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项”即可。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备考中持续刷题应用,巩固理论基础。备考路漫漫,希望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华图教育会一直陪伴大家,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资料分析中基期类知识点合集

  国省考当中资料分析属于偏统计学的一门学科,主要考查的是根据各个行业发展相关的数据统计资料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其中常出现的统计术语有: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题型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些术语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考查。今天我将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梳理常见到的第一大类题型之基期类相关知识点。

  首先,何为基期?资料分析在做相关数据统计时,通常会出现将前后时间段内,或同一种属中任意两种物质做比较 来衡量 其 发展情况 。通常,我们将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时期称为现期。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因此大家在区分现基期时,①可根据“比”字,比之后的是基期;②可根据时间, 9 5% 的题目时间线在前偏过去的是基期。

  知识点一:基期量的计算

  基期量的计算题型大多数都是以时间的前后做区分,利用最基本的求解公式:基期量 = 现期量 - 增长量、 进行考查。常见的有:基期比重、基期平均数、基期倍数等,经过化简最后的公式是: 。来一道真题感受一下 :

  2025 年 1 — 10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99325 亿元,同比增长 9.7% ,增速比 1 — 9 月份回落 0.2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 70370 亿元,增长 13.7% ,增速回落 0.3 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70.8%

  【例 1 】 2025 年 1 — 10 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约为:

  A.68.4% B.70.8%

  C.72.8% D.73.4%

  【解析】根据基期比重 = ,其中现期比重( )为 70.8% ,则 2025 年 1 — 10 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 70.8% × < 70.8% ,只有 A 选项满足。因此,选择 A 选项。

  知识点二:基期量的和差计算

  基期类和差计算是近几年国省考当中出现的高频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求两个基期量的和或者是比大小算差值,应用的基本公式: 。我们通过一道真题来看一下:

  2025 年末, A 省辖区各项存款余额 3051.06 亿元,同比增长 4.4% 。其中,个人存款 1491.89 亿元,增长 17.9% ;单位存款 1531.38 亿元,下降 7.6% ;代理财政性存款 25.38 亿元,增长 17.9 倍。 A 省辖区各项贷款余额 2574.10 亿元,同比增长 9.4% 。其中,个人贷款 311.99 亿元,下降 2.6% ;单位贷款 2202.74 亿元,增长 10.8% ;含票据融资 59.38 亿元,增长 32.9% 。

  【例 2 】 2025 年末, A 省辖区各项存贷款余额之差约在哪个范围内?

  A. 440 ~ 480 亿元 B. 480 ~ 520 亿元

  C. 520 ~ 560 亿元 D. 560 ~ 600 亿元

  【解析】根据 ,选项出现了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的情况,可将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分子简单取整, 2025 年末, A 省辖区各项存贷款余额之差为 (亿元),在 D 项范围内。因此,选择 D 选项。

  知识点三:间隔基期量的计算

  在近五年的考题当中出现了很多“间隔类”的题型,间隔基期就是其中一种,属于是基期类变形题目的考查,出题人在提问时不单单比较的是上一年、上个月,而是中间会出现 相对 间隔的时间段, 比如 让你求两年或两个月前的基期量。其实一提到“间隔”大家能第一想到的是间隔增长率,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判定好是求解间隔基期时套用公式: 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2025 年第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 192.67 万吨,同比减少 7.27% ,增速较上年同期减少 21.97 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 77.15 亿美元,同比增加 10.84% 。贸易顺差 19.66 亿美元,同比减少 2.15 亿美元。

  【例 3 】 2025 年第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

  A. 140 万吨 B. 160 万吨

  C. 180 万吨 D. 200 万吨

  【解析】根据间隔增长率 R=r 1 +r 2 +r 1 × r 2 , r 1 = - 7.27% , r 2 = - 7.27%+21.97%=14.7% ,代入数据得 R=-7.27%+14.7%-7.27% × 14.7% ≈ 7.43% - 1.1%=6.33% 。根据 ,观察选项,出现了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的情况,将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代入数据可得: 2025 年第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约为 ,直除首两位商 18 。因此,选择 C 选项。

  知识点四:基期量的比较

  基期类的比较也是比较高频的考点,比较中常见的题型多为根据基础公式: 表示出每一个量的基期值,然后通过分数比较的技巧一看二算三差分进行就可以了。 我们来练习一个题目: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4222 元,比上年增长 6.8% ;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3794 元,比上年增长 6.3% ;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3723 元,比上年增长 5.7% ;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 3469 元,同比增长 5.2% 。

  【例 4 】 2025 年,我国农民工在各区域的月均收入从高到低是:

  A. 西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东北地区 >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 东部地区 > 东北地区 > 西部地区

  C. 东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东北地区 > 中部地区

  D.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 > 东北地区

  【解析】根据基期量 = ,可得 2025 年我国农民工在各区域的月均收入分别为: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四个分数之间分母相差不大,东部地区分子明显大于其他地区,排除 A 、 B 选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直除首两位分别商 35 和 32 ,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排除 C 选项。因此,选择 D 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失误分析

  一、审题不仔细,做错两行泪

  【例】一位年轻人曾问乔布斯: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乔布斯回答:来自精确的判断力。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从哪来?乔布斯回答:来自经验的积累。年轻人再问:那你的经验又从哪里来?乔布斯真诚地回答:来自无数错误的判断。

  与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最不相符的是:

  A.胜败乃兵家常事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实践里面出真知 D.吃一堑,长一智

  【易错项】C。看到提问方式故事揭示的道理便直接按照故事道理类意图判断题进行作答,在B项、C项、D项中左右摇摆,犹豫不决。

  【华图解析】A

  第一步,分析文段。这是一则故事,主要讲述了年轻人和乔布斯之间的对话。从乔布斯的回答中可以得到一定的道理:“智慧来自于精确的判断力”“精确的判断力来于自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无数错误的判断”。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胜败乃兵家常事”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与故事揭示的道理不相符。B项“失败是成功之母”指人唯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D项“吃一堑,长一智”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二者可以对应“经验的积累来自于无数错误的判断”,与故事揭示的道理相符。C项“实践里面出真知”指任何事情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真正的认识、理解、掌握,对应“精确的判断力来于自经验的积累”,与故事揭示的道理相符。

  因此,选择A选项。

  【失误分析】言语题目在做题时第一步就要对提问方式进行判定,不仅通过提问方式明确题型,更要关注选是还是选非题,而就这一点,考生在细节题作答时已经比较熟练,但到

  了其他题型却经常忽视,造成选择时的纠结、时间的浪费甚至可惜的做错。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可以通过圈画的方式,将重点标注出来提醒自己,避免漏看错看。

  二、做题想当然, 不看上下文

  【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汉堡峰会上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议极具针对性。加强宏观政策________,有助于促进各方________,避免沟通不畅或是以邻为壑,进而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协调 互动 B. 调控 互通

  C. 沟通 联动 D. 交流 联通

  【易错项】B。本题考生很容易看到宏观就直接想当然认为“宏观调控”常用搭配直接进行选择。

  【华图解析】C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下文“避免沟通不畅或是以邻为壑”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沟通交流”。A项“协调”指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或使……配合得当;B项“调控”是调节、控制的意思。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进而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可知,应该是促进各方的相互配合。C项“联动”原意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即联合行动,符合文段中提到的“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这个语境。D项“联通”指接连而又相通,不符合上述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失误分析】逻辑填空是言语的重头戏,题量占比高,也是难点所在。在做该题型时对于文段语境的分析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学会通过如“提示性信息”、“解释性语句”、“代词指代”、“话题一致”、“形象化表达”等多种方式对横线上下文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不看上下文的想当然。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发现出题人设置的陷阱,迈过出题人的坑,认真备考,成功上岸!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