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盘锦市省考考试怎么报考。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盘锦市省考考试怎么报考
( 点击图片查看报名入口:2025年1月19日9:00至1月23日24:00)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已于2025年1月 16日在辽宁人事考试网发布,此 次全省招录6511个岗位共计7841人!网上报名时间:2025年1月19日9:00至1月23日24:00。已缴费的报考者,打印准考证时间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登录辽宁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报名登记表(A4纸,一式两份),并妥善保管。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扫码随时咨询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领取资料试题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盘锦市省考考试怎么报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资料“混合增长率”如何应对?
资料分析当中有一类的题型很好拿分,它就是混合增长率的题目,因为计算量很小,往往可以快速得答案。但这类题目有一个特点,题干一般不会明确说明“求混合增长率”,而是需要大家通过读题来分析判定这是一个求混合增长率的题目。
混合增长率题型识别:求增长率;缺少求解信息;有混合条件
1. 求增长率:问题或者选项中出现“增长…%”、“增长率”、“增速/增幅“等相关的字眼,判定此题是一个求增长率的题目。
2. 缺少求解条件:往往此类题型当中,材料里并没有直接给出与此量相关的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无法通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直接求出增长率。
3. 有混合条件:由两个部分混合成一个整体。
常见形式如:全年的量=上半年的量+下半年的量
上半年的量=一季度的量+二季度的量
房地产总量=房产总量+地产总量
混合增长率口诀: 混合增长率介于两部分之间,且偏向于基期量大的一方。
做题时可以写成:
r部小
为了方便大家计算,通常我们可以用现期量来代替基期量,即,混合增长率偏向于量大的一方。
下面通过一道例题感受一下混合增长率题目及解题思路:
问题一:如图表中所示,请问2023年全年增长率在哪个范围?
【图图点拨】因为题目中求“增长率”;且表格没有给出全年具体的增长量或基期量缺少求解信息;全年的量=上半年的量+下半年的量,满足混合条件,所以这个题可以用混合增长率的口诀操作:20%
问题二:如图表中所示,请问2023年全年增长率最有可能是以下哪项?
A.20%
B. 25%
C.40%
D.50%
【图图点拨】与问题一相同,判定此题是求混合增长率的题,根据混合增长率必须介于部分之间,并不能相等,可以排除A、D选项。根据第二句口诀,混合增长率偏向于量大的一方,上半年的量为150万,下半年的量为60万,应偏向于上半年增长率50%一些,所以答案选择C选项。
相信通过这个题大家能更好的理解混合增长率的运用,接下来感受一道考试中混合增长率的真题:
【真题演练】2023年上半年,B市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9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
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19.5亿元,同比增长9.3%;累计完成电信业务量361.1亿元,同比增长38.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1.8亿元,同比增长10.0%,比一季度增幅扩大1.4个
百分点。
【例1】2023年第二季度,B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的同比增速的范围是:
A.小于8.6%
B.等于8.6%
C.大于8.6%且小于等于10%
D.大于10%
【华图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混合增长率计算。
第二步,定位文字材料第二段 “2023年上半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1.8亿元,同比增长10.0%,比一季度增幅扩大1.4个百分点”。
第三步,2023年第一季度增幅=10.0%-1.4%=8.6%。上半年的量=一季度的量+二季度的量,根据混合增长率的性质,整体增长率介于部分增长率之间,8.6%<10%
因此,选择D选项。
希望大家考试当中遇见混合增长率的题型,牢牢把握,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让言语照亮公考
首先我认为逻辑填空并不是单纯的语言题,我们在选词上一定要注意行文逻辑,不能只依靠自己中国式的“语感”,因为你的语感大部分都是不对的。
逻辑填空其实就是考察我们的语境分析和词语的辨析能力。做过这类型的题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掌握词语的基本的含义对做题是多么重要,因为词义就是解题的基础,也是我们做逻辑填空的第一步。之前我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景“这词语什么意思?这两选项意思好像都一样啊!”的尴尬局面。总结之后发现,逻辑填空做错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了解词语的意思,所以想要提高正确率就一定要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积累成语,多刷题,不然你在考场上就会像我之前一样,只知其表而不知其意,比如像“南辕北辙”、“无与伦比”、“醍醐灌顶”这类高频易错成语我都会认真梳理,这类成语要么语境限制较多,要么程度要求过于苛刻,做好总结事半功倍,在考场上有助于我们提升做题的效率。
很多同学对“题海战术”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是笨办法,土办法,而我则认为,逻辑填空必须要下死功夫,我的言语老师河南分校刘凯老师就给我们展示过一张此前上岸的学员刷题的照片,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是我们逻辑填空取得高分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在做逻辑填空的时候就会有意的进行题海战术,保证每天抽十分钟快速的做二十道题,每道题不超三十秒,不要纠结,做完之后一定要看解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再把自己没有掌握的成语拍下来制作成手机壁纸或是聊天背景,相信我,这样的效率一定会比你把成语记在本子上来的效率高。
学习逻辑填空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和方法,每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就如同你把敌方收割了一样,以此不断升级自己的“装备”,再经过多方巧妙的“配合”,最终你就会攻破敌方的水晶成为胜者。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言语理解的宝座上,藐视那些只会前进而没有“战略”的青铜。言归正传,下面就来具体谈谈我的做题方法:
解题思路三步走:
第一步,优先排除搭配不当的选项;
第二步,通读题目,了解题目要表达的逻辑关系、感情色彩……在横线前后寻找提示词;
第三步,词义辨析。书面还是口头语,词义轻重及感情色彩,最后再结合语境选择“最”合适的那一个。我举一个例子来说:
【例】生态好转,意味着我们能遏制库姆塔格大沙________的脚步,让沙漠明珠——月牙泉依然_______在戈壁中,让弥足珍贵的莫高窟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侵蚀摇曳B.侵吞流淌
C.吞并闪烁D.吞噬镶嵌
这道题的突破口在“沙漠明珠”,可以从第二空出发,AB选项中的“摇曳”和“流淌”与“明珠”搭配不当,故排除AB;明珠可以”闪烁”可以“镶嵌”保留CD。再看第一空,c选项的“吞并”指兼并,常搭配的是公司和行业,与沙漠搭配不当,且文段没有体现兼并的意思,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项。另外,这道题还需注意破折号,出题人给我们挖了一个坑,很多考生看到破折号后面的“月牙泉”而秒选B项“流淌”正中下怀,实则不然,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面的月牙泉是对前面“沙漠明珠”的解释说明,故而破折号前面的“沙漠明珠”更重要。
定义判断备考之“多定义”到底读哪个定义
行测题目有简单题目也有较难题目,定义判断亦是如此。定义判断中有的定义浅显易懂,有的定义深奥难懂。对于容易理解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提问方式锁定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定义,即我们只需要阅读提问方式所提及的定义即可。对于难以理解的定义,除了阅读提问方式所提及的定义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余定义的内容,排除选项中符合其余定义的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因此,对于多定义判断的题目,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首先对提问方式所提及的定义进行阅读,若定义容易理解且选项易于区分,便则直接选出答案;若定义较难理解或是选项难以区分,可阅读其余定义排除干扰项,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2023.07天津)直接歧视,是指某个行为具有直接的针对性,对于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来说具有显性的区别对待效果。间接歧视,是指某个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的行为,却实实在在地在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之间造成了区别对待的结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间接歧视的是:
A.小王是某企业女职工,在一次升为部门经理的考核中,公司最后因为她性格过于柔软而拒绝对其升职
B.某企业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定期参加体能训练,后来企业女职工坚持不下来,纷纷离职,结果该企业成为了著名的“光棍”企业
C.消防队以便于防火为由,禁止消防队员留长发,导致的结果是基本上没有一线女性消防员
D.某企业以员工需要经常加班、对体力要求高为由,明确只招40周岁以下的劳动者入职
本题中,由提问方式“下列属于间接歧视的是”可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定义是“间接歧视”,其内容为“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的行为,却实实在在地在具备不同性别、种族、肤色、年龄以及其他非自我选择特征的人之间造成了区别对待的结果。”由于内容简单易懂,读完“间接歧视”的内容后直接分析选项。A中“因为她性格过于柔软而拒绝对其升职”不符合“不针对任何人”;B中“所有员工都必须定期参加体能训练”符合“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但男女体能本就存在差异,女职工坚持不下来,体现出“实实在在地在具备不同性别的人之间造成了区别对待的结果”,符合定义;C中“禁止消防队员留长发”对男女消防队员都有的要求,不符合“区别对待”;D中“只招40周岁以下的劳动者”不符合“看似中立,不针对任何人”。因此,选择B项。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a.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只包含xx?
d.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同时包含xx和xx?
在多定义题目中,若提问方式出现以上四种中的一种,通常题干中的多个定义往往都会在选项里出现。因此,出现以上提问方式时,题干中的多个定义我们都需要阅读。